我们有时候会想我要给我的孩子自由,让他自由的成长快快乐乐、无拘无束。其实对于孩子的爱和自由并不是绝对的,它是相对的,必须要有规则约束。规则是由人来制定的,是用来约束人的自由散漫。否则无规则孩子会散漫无规则,无法适应变幻莫测和有规则纪律的世界。
女儿两岁零六个月,活波可爱,好动贪玩,天性使然,周末我带她去公园玩,已经玩到过了吃饭的点,她还是赖在游乐场不肯离开,我已多次提醒她我们要回家吃饭了下次再来,她硬是不听玩的乐不思蜀。我就和她约定,我们再玩五分钟就回家好不好,她爽快的回答好,她又进入了她自己愉快的娱乐世界。我看手表到了我们约定的时间,告诉她五分钟时间到了,可是她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仍我行我素在她的快乐世界,实在无奈我就强行制止拖她走,并告诉她说话不算数,可是她根本不听,拽住屁股不走并放开了嗓门大哭大闹……最后搞得大人小孩都不愉快。
这样的情况并不是孤例,多次在家晚上已过十二点她仍要玩耍不肯睡觉;看动画片看的一发不可收拾等,这种情况下我们都和她约定了时间,可是到了时间她仍不停止的现象屡见不鲜。
孩子总是天真烂漫的,在他原本的世界里只有随性没有任何规则约束,对于时间也没有任何概念。
有一次她给我说她想在ipad上看《米奇妙妙屋》的动画片,在给她看之前,我就和她约定我们只看五分钟就要停下来,她爽快的答应了。其实在她答应的时候,我明白他根本没有产生这五分钟时间的意识,也没有五分钟很紧张的时间到了她就不能看了的紧迫感,甚至我和她的时间约定,她更多的是迫不及待的想看动画片的强烈欲望。
然后我就用手机设定了五分钟的倒计时,倒计时钟滴答滴答的在响,她沉淀在动画片里,表情随着动画片的剧情变化着。
叮铃铃,设定的五分钟倒计时到了,突然的铃响惊了她一下,给她的动画片喊了紧急刹车,我说好了五分钟时间到不能看了,她把iPad放下来哇的一声哭了。
她的哭,一是铃声的突然响起受到的惊吓大脑皮层的紧张释放,并且下意识的放下了ipad,这是主因;另一种是不能看喜欢的动画片了。
这种欲望算是给刹住了,可是并不言欢,我知道她没有适应这种习惯。
后来在她玩耍休闲时我仍然和她约定设定倒计时,在时间设定好后让她自己来启动倒计时,结束后让她自己关闭ipad、倒计时钟,慢慢的她适应了这种倒计时的约定。也有几次遇到设定的倒计时间到了,但她仍不肯停止玩耍,我坚定我的立场要求她必须马上停止并温和的告诉她我们约定的五分钟时间到了不能再玩了,我给你做的蛋糕好了现在可以吃了,我们一会要去舞蹈房去跳舞……
温和而坚定,既坚持自己的立场又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在制止她的行为后,并因势利导,转移他的注意力。这是特殊情况下的妙招。
我发现她喜欢上了这种倒计时约定时间的方式,有时倒计时钟响起时她还会告诉我时间到了,请我帮她关掉手机、ipad。有时候我要做自己的事情的时候,她会给我说“爸爸,我给你设定个时间吧,时间到了自己要关掉手机哦”……
这就是我和女儿约定的五分钟,方法很简单,却改变她拖延的不良习惯。
这种倒计时约定的习惯是养成了,他更多的是喜欢享受这种形式,对于两三岁的孩子,他对时间还是没有概念的,他根本不知道5分钟到底是多长,顶多认为差不多就是玩的这么长时间吧。没关系,随着年龄、知识的增长,时间概念会让他刻骨铭心。
有规则,但我们并不默守陈规,有规则遵守规则,孩子才能真正自由的快乐成长,这仍是我们的心愿,但愿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