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画不配文只供静动对比之用
魏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每个人都向往的境界,但是,只有心灵温暖、安宁、不浮躁的人,才能远离世俗。南山的美丽,也不是偶然的遇见,需要与自己恬静、悠然的心境两相逢迎,你才能看到世界的美景,悠闲地享受当下的快乐。
相反,心不静,气必不和;气不和,人就会心气浮躁,充满欲望,从而丢失自己的本性。在这种状态下,恐怕面前的南山就比不得你日日奔忙所追求的金山更有意义了,因而也就得不到南山之乐。
这个红尘,越是进步,似乎离安静越远。纷扰世间,何以解忧,唯有心静。人生最好的境界,是静水流深。
耐得住寂寞,不一定成功,但美好的人,一定耐得住寂寞,一定有一颗乐于安静的心,如春水澹澹,不染纤尘。
我相信,用一颗无比笃静的心,去发现,去感悟,去体验生之旅程,就能活出无悔且独一无二的人生。
人生的不可预测,告诉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为自己亮起希望之光;生活的五味杂陈,告诉我们,行走于世俗的阡陌,要有一颗不世俗不随流的心。
活到一定年龄,忽然就有一种省悟,忽然就开始思索生命的意义,忽然就开始懂得,生命最终的圆满,是哭闹而来,安静而去。
在这个车水马龙的俗尘,我坚持着过度的安静,只想做一个内心有高度静气的人,不计较,不抱怨,不纠结,不解释,修炼出一份静水流深的笃定与从容。
《归园田居》
晋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抱拙归园田。
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如果说,生命是一个不断开悟的过程,那么最深的领悟,我想就是对生命的无常的接纳与敬畏,或喜或悲,都保持一种波澜不惊的虔诚。
如果说,人生是一个不断重塑的过程,那么最好的自己,一定源于安静的开始,任何时候都秉持沉静如一片海,甚过人前风光人后黯淡。
这世间,最美的事物,一定是安静的。最美的情感,是安静的,最美的文字,是安静的,最美的心情,定然来自安静的体验。
人生就是这样,当我们在最美的年华往往不能读懂它,而当读懂它,想要珍视它的时候,往往芳华已逝,再精彩的开场,落幕之时也只是一缕青烟的渺渺。
千帆过尽,遥望彼岸,风轻了,云淡了,静水一汪,横亘在心灵陌野之上,一切都过去了,那些花儿,那些故事,那些美丽与哀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