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老公的建议下,我们把家里的灯都关掉,然后把小石头放在床上要他睡觉。
平时如果他不愿意睡,我们都是“听他的”,然后十一二点都不会睡,这次老公发狠说,这次无论他怎么撒泼耍狠,都坚持关灯睡觉。
小石头果然在灯关掉的瞬间开始哭闹,我一直柔声哄着他,老公静静看着,时不时吼他一声,小石头软硬不吃,一直哭。哭声凄厉,就像白天我带他在外面玩,他要不到别人的玩具、零食时那种凄厉到让我害怕的哭声。
这次可能是老公在这里压场子,我最终没有妥协,而是在他哭的过程中一直陪伴他,拥抱他,柔声安慰他,告诉他我们现在必须睡觉了。
小石头在我怀里挣扎,对我又踢又打又抓又咬,不时翻身下床,站在黑暗里边哭边拉我的手,让我带他出去玩,我始终没有妥协。
于是,他整整哭了四十分钟,不带休息的。我惊讶于他的体力,也突然意识到,他今天可以如此执着的用哭闹做要挟,是因为和我的每一次互动中,我最终都是依了他的,他尝到过哭闹终点带给他的每一次甜头。
在那一瞬间,我突然想起白天花姐电话我时提到的小孩子本身是没有问题的,有问题的是我们家长,我在对待小石头的时候,我在与他的互动中,一直在教他——哭闹会给他带来好处。
老公轻声出门去给儿子冲奶去了,而小石头依然在凄厉的哭喊。我第一次这么长时间耐心的陪伴他,接纳他现在无法自我排解的情绪,然后,老公拿着奶瓶进来,他边喝奶边累得睡着了。
今天是让我得到教训的一天,我发现是我没在一开始干脆坚决地给小石头设定游戏规则,我的犹豫、不一致全都投射到了他对待我的行为模式里了(小石头很少向他爸爸耍混)
果然,孩子是一面镜子,照出的是我的样子。
生命教育,也真的是值得我敬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