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的疫情赶在正月十五爆发,学校延缓了开学的时间,减少聚集,能宅在家的都尽量不出门,配合做核酸,工作也按下了慢格键,生活也一样。疫情大爆发的那一年,苏州反倒没有感染病例,真是应验那句俗语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好在大家没有恐慌,相信国家的力量,疫情很快就会过去。
然后就是考验一家人朝夕相处亲密无间和平共处能力的时候了。
安排规律的一日三餐,安排孩子上网课做作业室内活动,不出门的娱乐方式......不焦虑、不颓废,安不安的住心。
冯唐的《有本事》就是这个时候来的,就适合这样无事清闲的下午窝在沙发翻看。桌上的小炭炉有着暖热的温度,冒着热气的茶水,一家三口挤在客厅里各安其位各干各的事。
然后加入了讨论话题。话题源于这本书里明月几时有这篇,冯唐分享的在一次上课时准备的几个问题。
1、你至今做过的最牛的一件事是什么?你为什么这么认为?
三十六岁本命年的明:不断在成长与由内而外的突破自己。
小学二年级的more:学习成绩,在学校连续取得三好学生。
他们两个似乎想了想就可以很轻易的回答这个问题。我却陷入了沉思,一直以来我都觉得自己平凡又普通,至今为止的成就事件好似寥寥无几,最牛的事好像也都是不值一提的事。我一直记得李欣频的一句话“把每一天都过成无限接近自己理想的生活。”我唯一坚持做下来的就是不断让自己的生活/状态最大接近自己理想的想要的,把生活过成自己想要的样子,一半烟火一半诗意,从来没有放弃过因此而生的自我成长。
这个看似日复一日微小的坚持和信念,成了我回首前一个三十年觉得最骄傲的事情。
2、你的人生偶像是谁?他最牛的地方是什么?你和他的差距在哪里?
小学二年级的more:(笑)我的偶像就是毕宇阳,(毕是他最好的朋友以及全能十优的班长),他什么都很优秀,关于两个人的差距这个问题他陷入了思考,我们一致决定这个问题待定,让他自己去找答案。
三十六岁本命年的明:(认真)我没有一个特定的人生偶像,我的偶像也不止一个人。
比如呢?
比如南怀瑾。他的一生纯粹,有自己的使命,有很多佛家人身上的坚毅,然后坦坦荡荡的去坚持自己的使命。
比如儒家大家孔孟,仁爱又浩然正气。
比如先贤哲人克里希那穆提,睿智又纯粹。
比如许许多多的匠人,坚持一件事,持之以恒。
你说的这些都有一些共通之处,你崇尚敬仰的,拥有智慧又能纯粹做一件能助人的事。
那是你心之所致。你找到了吗?
做一个教育者/咨询师,我在这个路上。
那你真是幸运的人。
——我也没有特定的人生偶像。最近在看十三邀许知远做访谈节目,我还挺喜欢他的,他自诩一个知识分子,也在坚持践行一个知识分子该有的责任与使命,坚定、执拗又骄傲。我喜欢的女性公众人物比如郝蕾、陈冲,他们身上有非常吸引我的地方,有一个明确的自我定位,内心丰富饱满。
——我希望找到的是一种归属感,有清晰的自我认知和定位,有深刻的饱满丰富的内心/灵魂。
3、面对余生,你内心最大的危机、恐惧和困扰是什么?你打算如何克服他?
more:我无所畏惧。
ming: 战胜自己的傲慢、惰性,以及内心底层的懦弱,更有勇气。傲慢这些年随着年龄增长已经磨得差不多了,现在最大的困扰就是惰性。
——你们对自己都有好清晰的认知,羡慕你们。我的困扰恐惧似乎很多,比如没有足够的钱(笑),孩子没有教育好,怕他过不好,也怕自己过不好余生,不怕虚度一生,怕诸事不能如愿......
——你觉得人生的枷锁是什么?
——没有足够的安全感。
——一个哲人说过,几乎所有的进步都是我们放弃了部分安全感才能获得的。没有绝对的安全感。
8岁的孩子不知者无所畏,不念过去,从来只在当下。不念过往,关注的都是当下与即将要发生的期待。这是一个8岁孩子的正常状态。
可是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太难了。
记忆与期许有时甚至成了活下去走下去最大的人生动力和支点。
佛家和许多哲人都在说,过去心未来心都不可得。放下才能安住当下。
我还在漫漫长路上。
我把那天下午一家人的闲聊整理成笔记,以此记录。
我分享给朋友。
她说你们一家平时在家都聊这么深沉的话题吗?
我笑着说没有,只是正好赶在这样的时间这样的问题做了一次聊谈,探讨了一些问题。
生活总是需要深刻与闲适共存。
后来我又和朋友一起聊到家庭和另一半,那又是一个庞大的话题。不过我们都不约而同赞同某个观点: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