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鲁哀公问孔子道:”你的学生们,哪个是好学的呀?“孔子对道:”有颜回是好学的,他有怒能不迁向别处,有过失能不再犯。可惜短寿死了,目下则没有听到好学的了。
孔子认为,“不迁怒,不贰过”这六个字,除了颜回以外,三千弟子中,没有第二人做到。迁怒,贰过,凡是人,都容易犯这两个毛病。
—01—
迁怒。
我们都有迁怒的经验。比如,我上高中的时候,考试成绩不理想的时候,当爸妈来问我成绩时,我就会觉得他们很烦,怎么那么在意成绩,就知道问我成绩。
但实际上,在意成绩的不是爸妈,而是我。其实,不是他们烦,是我把内心因为成绩不好的痛苦迁怒到了他们身上。就像王小波说的,“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的无能的愤怒。”
迁怒有很多方式,最容易迁怒的是自己的家人,最常见的迁怒是“怨天尤人”。
“怨天”,正如韩愈所说“穷极则呼天,痛极则呼父母。”这里的“穷”是指一件事到了走投无路的地步。这时候,往往会怨恨上天,没有让自己更加幸运一点,没有让自己的路更好走一些,或者说,为什么是我?为什么是我在经历这些?
“尤人”,就是过失都推到别人身上。事实上,不能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是一件很痛苦的事。《遇见未知的自己》里的主人公若菱在同一天内,先遭遇了最好朋友的欺骗,回家后又发现了丈夫的背叛甚至想要离婚,她多么希望“可以把所有的责任推到别人身上,自己可以成为一个完全无辜的牺牲者、受害者,全力地攻击别人”。而不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就意味着她“不仅不能像一般怨妇那样地撒泼,反而还要努力冷静地分析自己潜意识的模式,真像做手术不打麻醉药一样”。
不尤人,就意味着你可以超越自己的情绪,就可以因此成长。
因为受苦有两种,当你把责任都推到别人身上时,你经历的是一种无知的、无明的受苦,“就是任随潜意识的操控而受苦,同时在抱怨、抗拒那个痛苦。这样的受苦不能让你成长”。
而当你不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时,你的受苦是有觉知的受苦,“当你感觉到撕裂般的痛楚、好像要爆炸似的愤怒,你不逃避、不抱怨,你全然地去经历它。让这个压抑、隐藏多年的能量爆发出来,用不批判、不抗拒的态度,在全然的爱和接纳中去经历它。这样的受苦,是你走出人生模式、成长茁壮的契机。”
—02—
贰过。
“不迁怒”的更深一层则是“不贰过”。《论语新解》是这样说的,“不贰过,非谓今日有过,后不更犯。明日又有过,后复不犯。当知见一不善,一番改时,即猛进一番,此类之过即永绝。故不迁怒如镜悬水止,不贰过如冰消冻释。”
“不迁怒”是指你以不抗拒的态度经历了它,而“不贰过”是指在这样的经历之后,不仅你的心智更成熟了,而且类似的过永不再犯。
这句话的解释参考了南老的《论语别裁》和钱老的《论语新解》
如果喜欢论语,可以关注我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