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成本最主要包括
1.无意识失去的时间
2.不专注而浪费的时间
3.被别人打扰而失控的时间
4.被信息干扰而陷入慌乱的时间
时间是不可能被管理的,你能管理的只有你自己。如何利用好时间,我给大家几条我自己的和其他人总结的干货:
大块时间
7:30-8:00 起床洗漱吃早餐,8:00-8:30 跑步,8:40-9:30 读英语,9:40-11:00 写作……
这个我们从小就开始用的时间表你现在一定摒弃了吧,因为它真的没有一点用。
你知道吗,能完成这份令人发指的作息时间表的只可能是超人。
所有的时间表都只会逼死你,一通电话,一个会议,一个微信会充分摧毁整个计划,于是你开始挫败的一次又一次的重新规划......
而正确做法是罗列工作清单,然后按优先级排列顺序,并将工作分别安排到若干个时间段,划分界限即可,千万不要把时间安排的太满。
人和手机一样,有电池的,干什么事情都要耗电。大约每隔4个小时,人会迎来一次低潮,需要充分的休息,个人建议工作规划的饱满程度顶多7分到8分饱。
碎片时间
在如今碎片化的时代,生活中当然要善于利用碎片时间。比如在地铁上公交上用kindle看书,用喜马拉雅听课等等。
但我想强调的是在工作中,大家要学会避免破碎时间。
之前,每当老板,同事甚至家人过来给我丢任务的时候,我都很烦躁,因为他们严重的扰乱了我当前的工作计划,更令人烦躁的是,很多时候他们还都挺急的,非要今天完成。
我发现当大脑暴露于碎片的冲击之下时,效率会变得极低。于是,我开始尝试避免破碎时间,遇到任何丢给我的任务,我都会询问是否可以明天或者以后完成,并会尽量争取到这个结果。
我会记下,然后迅速回到原来的工作状态中。而那些被记下的“碎片任务”根据不同的优先级安排在之后的规划中。
其实大部分的任务真的都没那么急,不用立刻去对付它,这感觉有点像太极拳,按照你的自己的节奏打,但总有东西向你飞来,你要做的就是像太极拳高手那样,一个动作处理飞来碎片,然后慢悠悠的再回到自己的节奏中。
记录时间开销
前苏联昆虫学家柳比歇夫有着奇妙的时间感知能力。他即使不看表也能准确说出自己做每件事情所花费的时间,精确到分,就好像在自己的身体里装有一只精确的计时器。
他提出的方法就是记录时间日志,详细记录每天做了什么,每件事情花费了多少时间,精确到分。坚持1年以上,让你确切地知道自己的时间都花在哪里了,也可以磨练出自己对时间的感知力。
了解时间,你才能更好的安排时间,充分利用时间,做好时间管理。
时间管理,不等于自我催眠的忙,反而要避免无意义的劳动。
时间管理,来自精细的计算,就是对各个事项优先级的排序。
时间管理,不一定需要行为,冷静的思考,适当放松也是时间管理的一部分。
著名天使投资人李笑来在《把时间当作朋友》的书中提到了一个我非常认同的观点:很多人会陷入一种既勤奋又懒惰的尴尬处境。勤奋是说这些人早上很早起床,复习考试或者开始工作,但是他们又经常懒于思考,比如为了写高分作文,他们宁愿背下几百篇范文也不愿意琢磨一下好文章背后的规律。比如为了完成这个项目,他们宁愿没日没夜的加班试错,也不愿意梳理一下好产品背后的逻辑。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相信我,这和努力一点儿都不沾边。
很多文章和书籍都说过21天养成一个习惯,还有60天,90天,100天等各种版本。我认为,这纯属扯淡。人们总是恐慌没有时间,却花大力气琢磨快速成功的方法,却不知不觉中浪费时间,学会时间管理,是让我们可以拥有更多的自由时间,去想去的地方,做想做的事情,而不为生存出卖自己的时间。
哪儿有没时间这回事,做正确的事情,让时间给予回报。
作者公众号:刘亮
创新型整合营销倡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