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增强诵读效果,便于听众迅速掌握书中的主要内容,“五湖四海文化社”在同读一本书过程中设置了周评环节。根据安排,我做第一周的点评,发言提纲如下:
这周主要完成了以下三项内容,一是由李玲惠老师主持导读、张敬老师做推荐,拉开同读《敦煌大历史》的序幕,二是冯竟社长诵读“推荐序”和“自序”,三是“锐锐”老师朗读第一章“最早的敦煌人”。
李玲惠老师凭借其深厚的文化功底以及丰富的主持经验,为今年的同读一本书活动开了个好彩头。李老师妙语连珠,灵活应变,精准提炼,旁征博引,从容不迫地将导读活动引向深入,既彰显了她温文尔雅、诗书自华的个人魅力,也尽显五湖四海文化社群英荟萃的特色。
我觉得李老师打的一个比喻特别形象,也十分恰当,她说:“敦煌就像一朵美丽的鲜花,却盛开在无人知晓的戈壁滩上。”是啊,敦煌的美还需要我们去挖掘,去欣赏,去探索。我想,这也应该是文化社选择《敦煌大历史》一书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冯社长用清脆悦耳的声音、不急不缓的节奏,朗读了“推荐序”和“自序”,让我们迅速对《敦煌大历史》有了总体概念,可以更好地把握书中的脉络。
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沙武田副院长为这本书做了“推荐序”,他是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博导、《丝绸之路研究集刊》主编,主要从事敦煌学、佛教石窟考古、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研究,是敦煌学方面的著名专家,所以他给《敦煌大历史》的评价十分客观,他是这样说的:“这本书的构思方式和对历史问题的思考,颇有其独到的一面。作者能够关注历史大背景,关心历史现象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且往往有自己对相应历史现象的不同思考与理解。书中所涉及的一些问题看似不起眼,或者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历史,但作者力求有所突破,渗透进了自己长期的观察与思考。虽然有的观点大胆了些,但作为一本面向广大爱好者的普及作品,这些思考凸显了作品的个性,使之更有历史参与感和说服力,也提高了阅读的吸引力。”
邢耀龙在“自序”中讲述了写《敦煌大历史》的起因:他在火车上与人攀谈时骄傲地说自己来自敦煌,可对方竟然一脸茫然,这一场景深深地刺痛了邢耀龙。作为一个广义上的敦煌人、一个“守窟人”邢耀龙觉得自己有责任、有义务去宣传敦煌,去向人们展示它的辉煌历史。本着这样的初衷,他甘做夜猫子,深夜奋笔疾书,将满腔的热情与一片痴情转化为汩汩的文字,好让更多的人了解敦煌,走进敦煌。单从这一点上讲,作者就值得我们敬佩,值得我们好好地去读《敦煌大历史》。
文化社的新锐“锐锐” 老师以甜美纯净的声音把历史知识演绎为了一首诗歌,唱出了敦煌原住民的渊源:三皇五帝上古时代的三苗人,长途跋涉来到河西走廊的西端,在这里繁衍生息,后来演变为彪悍的西戎人,于公元前771年杀死周幽王灭了西周,后又成为匈奴人的一个源头,上下二千多年的厚重历史在这一章节遂飘渺成绮丽的霞光。虽说这段表述多含猜想与写意的成份,但绘就了敦煌瑰丽的人文背景,给我们的认知抛下了一枚锚点。
见多识广的张敬老师在推介《敦煌大历史》一书时,着重强调读这本书的意义在于,我们可以通过它更好地了解历史、知道历史、清楚历史、崇拜历史、敬畏历史,从而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张老师不仅是个运动健将,还是位资深旅游达人,其对华夏历史有着独到的见解,他的观点启人心智,也引发了我的共鸣。比如他讲:“你会发现旅游是一件让你无法抗拒和究其一生都愿意去做的一件很有兴致的事,不是说我们想知道什么,而是我们在和古人有一次时空的对话。”我与他深有同感。
三年前,我受到《岳阳楼记》的启发,开始写《文游天下》系列短文。范仲淹根本没去过岳阳楼,仅凭着一幅《洞庭秋晚图》就写出了:“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如诗似画的江山图景便活灵活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原来,人未至景亦可现。所以我便开启了文游之旅,先从300多家5A景区写起,再炸一波特色景点,一口气连续不断地推送了一千多家全国的景区,遍布大江南北。
然而,随着将美景付诸笔端,我即开始憧憬去实地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去年重点深度游了京津冀三地。太庙、钟鼓楼、北海公园、中山公园、故宫、雍和宫、国子监、历代帝王庙、白塔寺一一逛遍,天津博物馆更是抬脚就去,又将河北十一个地级市一网打尽,承德避暑山庄、张家口大境门、唐山河头老街、邯郸丛台公园、邢台清风楼、石家庄赵州桥、保定直隶总督署、衡水武强年画博物馆一个不落,古城古街肯定不能错过:蔚州古城、暖泉古镇、滦州古城、大名古城、广府古城、正定古城、定州古城全部拿下。
游历其间,不仅寻到了诗和远方,更深切地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既有皇家园林的恢宏大气,也有小城小镇的旖旎秀丽,还目睹了众多国宝奇珍,比如,鲁迅先生称为“东方美神”的正定隆兴寺倒坐观音像、禁止出国展出的定州“东王公西王母纹玉座屏”“定窑白釉龙首莲纹净瓶”、邢台大开元寺里的我国唯一一座唐十六面经幢、太庙里一根价值28亿元的金丝楠木大柱、重一吨的承德避暑山庄紫檀木座铜胎法琅塔等等,无不令人称奇。欣赏国宝就是在细读我们的历史,细品它们背后蕴含的文化因子,赏心悦目,颐神养性,而且会如张敬老师所说,旅游能让人上瘾。
旅行真的“有毒”,会叫你心痒脚痒,总想出去疯跑。所以我又筹划着自驾太行一号、长城一号、黄河一号,还有沿大运河一路南下直抵苏杭。而当我读了《敦煌大历史》后,又心生新的构想,要去趟河西走廊,去看马踏飞燕的出土地武威雷台汉墓,去欣赏七彩丹霞地貌,去参观山丹军马场,登临嘉峪关,俯瞰月牙泉,仰望玉门关,当然最不可或缺就是到敦煌,感受千年壁画的震撼,感触历史的脉搏,也少不了去榆林窟,看看邢耀龙打扫过的佛洞,见识见识守窟人的日常生活。
这一定会是一趟曼妙之旅,光想想都会怦然心动,可我也不由得在思索,旅行为何会有如此大的魔力呢?回首三年多的文游之路以及实地旅行的经历,或许不辞辛劳地四处奔波,并不是为了单纯地放松心情,到异地躲避烦扰,而更多的是要寻觅心灵的触动。既有名山大川无限风光的赏心悦目,也有古寺庙堂厚重积淀的涤荡心胸,其中蕴含的文化基因最值得盘味。
而且会在开眼界、涨见识的同时长骨髓,长的是对历史知识的丰富,长的是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去年《黑神话 悟空》游戏在全球的爆火足以证明我国古代文物的力量,吸引玩家的不只是动作设计,更有养眼养心的画面,它们就来自全国各地寺庙里的佛像造型。每当我邂逅其中的一个时,都会如同寻到宝贝似的兴奋异常。更让我深感欣慰的是,现在逛博物馆的年青人越来越多,他们越来越喜欢观展,看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这是个好苗头,说明我们的文化更具吸引力,也更具魅力,我们的民族也必将愈发信心十足,愈加自强不息。
但心易远而步难行,所有旅行计划的落地尚待时日,尤其是西北之旅可能近一段时间内难以成行,好在有五湖四海文化社各位诵友的美声佳音相伴,足以弥补眼下的缺憾。再次感谢李玲惠老师的卓越主持,感谢张敬老师带来的智慧火化,感谢冯社长和锐锐老师的美诵,也期待着聆听到后续各位老师异彩纷呈的诵读。
202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