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阅读《认知觉醒》,第六章2-3节,闭上眼睛,回想一下整个过程对你来说触动点在那里?
有时候书中提到的方式在别的地方不是没有用过,就比如跑步的时候,通过目标的转移降低外在压力占据我们的注意力,不要让痛苦的感觉在身上不断地延长,当你越觉得痛苦的时候,甚至那种痛苦无限在身体上加倍,就会更容易放弃。
之前第一次参加马拉松的时候,半马对我来说是一个挑战,大约22km左右,此前跑步经常跑5km,一般晚上吃完饭就会在小区周围跑步,有时候跑步5km都会觉得很累,但是每天都是这个量,基本上也在40分钟内完成,后来断断续续参加小伙伴的夜跑活动,也就跑了一次10km,和一次16km,那个时候真的很痛苦,完全不是享受,直到结束的时候,才觉得很放松,再这样的情况下,第一次参加了西安的马拉松。
我们公司有很多人参加马拉松,大家都热衷于跑步,包括老板。之前我并不是一个善于跑步的人,在马拉松前1-2天才开始准备相关装备。那天下着微微的雨,对于第一次参加长跑的我,看到这么多人人头攒动,就莫名觉得很兴奋,兴奋之余,远远大于参加本身的意义。
路边有人穿着奇异的着装,只为博取众人的眼球,跑步当中还有能吃火锅的地方,某火锅免费做宣传,对于参赛选手,真的可以随便吃,有些人莫名就过去吃两口涮羊肉,就觉得很开心,赛道两旁有很多很多人为你加油,有观众的呐喊声不断吸引你的注意,志愿者在路边加油打气,随着体内的盐分的流失路边的运动饮料和水可以随便拿,当坚持不下去的时候,盯住远方的目标,不断靠近和转移,听起来很简单,但是你得承受你身体上的不适,痛苦的注意力。
当你不断转移注意力的时候,尽可能的保持匀速,在你接近终点,有志愿者为你发完赛奖牌的时候,那一刻别提多开心了,真正属于人生的第一块金牌,沉甸甸的。后来再参加第二次的时候,就已经变得游刃有余了,那天还迟到了,导致自己背包全程负重,差3分钟没有完赛,最后也获得了完赛奖牌,真的好开心。
通过作者描述自己跑步的案例,我也想起自己不断转移目标,最终赢得比赛的过程。
今天实践昨天提到的方法,今天早上本该能够早起,没想到又稍微睡了一会会,没有列时间计划,比昨天好的是,7点多起来吃了早餐就开始聆听了,通过改变计划,把写作提到了早上来完成,利用零碎的时间看完了2-3节,然后做输出感悟,半个多小时,几乎快要完成任务了,这样下午就有时间做大篇完整的聆听了。
另外《微习惯》一书的作者斯蒂芬·盖斯大概也遵从这个理念,他要求自己一开始只做一个俯卧撑,后来就生出了玩耍之心。而胡适先生也说: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进一寸的欢喜。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无穷的真理确实容易让人害怕,但只要盯住眼前的那一寸,就会从那一寸中获得快乐。
不要畏惧大的任务,只有通过不断拆解,逐步完成较小的任务,精准解析。
巴拉巴拉小魔仙的咒语:我并不是在做这件事,我只是在做另外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