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克提询问尹希娅,此名何解。尹希娅则解释,“女人”。
继2017年《摔跤吧,爸爸》之后,阿米尔·汗又推出了一部叫做《神秘巨星》的电影,紧随第一部电影,继续关注女性话题。然而不同的是,这一部电影是从女性的视角来剖析女性的生存状态。当然,两部电影又同样都借助于为人父母者,为子女所做之努力,来思考女孩的未来。表面上女儿是主角,实则父母才是神秘巨星。所以,又可说,这两部电影分别以讴歌父爱、母爱为主题,在故事中呈现女性的生存状态。正是在这种不利于女性的生存状态之下,父亲或者母亲的努力才显得真实而感人,以至在众多电影中拔得头筹。
因为两部电影的视角不同,取材不同,不可避免的,或许会让人感觉后者剧情过于平淡,情节安排稍显不足。
《摔跤吧,爸爸》以男性视角来看待女性,所以,父亲由始至终更侧重于对女性未来的思考。可是这种思考,第一次是由女儿的小伙伴传达出来的;第二次才是父亲亲口说出来的。而且这种对于女性的思考,比较符合男性的理性,以及看问题的大格局:从女儿个人的未来,到整个印度女性的未来。相较之下,《神秘巨星》的思考就过于的小格局小眼界。虽则,它更于深刻地呈现女性的家庭现状,可是,毕竟它只代表着一个家庭,只代表着一个没有文化的女人的现状。只能说,它确实代表了印度女性不可磨灭的委曲求全的思想。而在这样家庭中的母亲,考虑的也当然只能是自己子女的梦想,而无法跨越家庭去思考未来,以及社会人生,又或者是其他人。
不过,正是这种小格局,反倒显出了母爱的无私,这就与第一部的父爱明显不同了。《神秘巨星》里的母亲,努力在现实之外,为女儿争取自由。所以她的爱,从为女儿塑梦,到最终牺牲“自己”为女儿圆梦,都抒写的是全心全意,无私奉献,这也正是母爱的特点。而《摔跤吧,爸爸》是以成全自己为目的,再来逐渐思考女性,由自己的观念觉醒,到争取世俗观念的承认,由成就女儿,终而成就自己这一系列的过程作为故事的脉络,可说是一场符合男性意识的相当于双赢的格局。如此相较,则更能看出母亲的伟大,母爱的伟大。
不可否认,母爱的局限性也限制了电影的格局。这也难怪,两部电影之后,众人的评价更偏向于“捧《摔》而贬《神》”。这其中,当然有着深刻的道理。不是电影不好,而是一场男性发起的挑战必然要比女性发起的挑战更为热血,更为激励人心,因为,男性可做之事大大地多于了一个成天面对锅碗瓢盆的女人。《摔跤吧,爸爸》一波三折,是因为它所要面对的冲突阻碍挑战更多:首先是父亲与世俗观念的挑战,单这一个就远远的高于了一个女性与强权家暴丈夫的战斗,再则,还有女儿对父权的两次质疑与挑战,到最后还有一个心胸狭隘的教练的阻碍,而在此之下,更有时刻存在的经济的制约,竞技运动的成败等等。所以,其矛盾冲突是多元又深刻的。《神秘巨星》在此或许就显得过弱了,正如我所说,母女对抗的至始至终只有一个强权的父亲,而这个父亲或许是绝大多数,却不会是所有,因为电影中的女性已经分为了两类,一则为经济独立的女性,一则为经济不独立的女性。尹希娅的母亲弱就弱在她是经济不独立的女性,而印度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女性在独立。可是,也正是因为她的弱,所以有一层对抗才显得更为有力量,也就是她与自己的对抗。一个没有经济独立的女性,却能够两次为了女儿而抗争,这种勇气,或许就是母爱最好的表达,也是影片最为感人之处。
当然,《摔跤吧,爸爸》用了热血的运动题材,又有一个强大的男主,所以,难免不让人觉得热血沸腾,从肾上腺上感觉获得了全盘的胜利;而《神秘巨星》就太柔和平淡了,看起来它只是包装着梦想的家长里短,甚至女儿的成功都过于的顺利,整部剧难免不让人冠以“狗血”的说法。可是,其中能够直面印度女性的现状,能够直面印度女性的心理,却又是一大超越。毕竟,这一类的女性不是少数,她们正该有一个呈现自我,被唤醒的机会。
电影有电影的浪漫主义,母亲的第二次决绝必然要好过于她的第一次出走。因为,虽以对子女的爱与未来为助燃剂,可是,她却也拥有了最重要的东西——以女儿的成名为经济后盾,所以,她可以不回去。而第一次出走,对于没有经济,没有实力的女性而言,只能是回去。一则经济无所依靠,二则没有精神依托。前者让女性无法走太远走太好,后者则是更为致命的精神桎梏,是一种认命。认命的母亲,如果没有对子女的爱,那么,注定难以走出这最后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