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注:学龄前指小学以前
学龄前儿童中文阅读是否需要启蒙,在2015年的时候,我还没有将其列入思考的范围,现在看来那时的自己确实很无知。
而我自己开始阅读启蒙也是从无知到有意识,再到实际行动和逐渐体会其中的乐趣,与孩子共同成长的欣喜。也正是因为自己在家进行了几年的亲子阅读启蒙,而有机缘参与推广亲子阅读,在一家绘本馆就职。
当我开始在绘本馆工作后,认识了很多学龄前儿童的家长,他们对于阅读启蒙有不同的认知和态度。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曾经的我。对于他们的想法,更多的是理解。但是理解不等于支持和赞同。今天就从绘本老师的角度来说说常见的一些家长对于儿童早期阅读启蒙的认知误区。
常见误区认知
1.阅读是顺理成章,自然而然的事,上了小学,老师就会教啦,根本不需要专门去培养兴趣和习惯啊
中国人常说:书中自由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但是面对幼儿阅读启蒙,家长对读书却是另一番理解了。
家长之所以会有这般的认知,多和自身的成长经验有关,人常如此,对于事物的认知往往是从先前的经验来进行推导。
以80后为例,很多人儿时都没有上过幼儿园,最多在父母单位所属的托儿所玩了几年,然后就进入小学,开始了各自的学习生涯,从拼音,认字到写作,再到英文,数理化的学习,等长大成人便开始凭借自己的努力在社会中立足求生。
基于这样的人生体验,当这些人为人父母之后,自然也会推导出阅读是自然而然,等上学了老师就会教的事,不需要花钱去培养这样的结论。
阅读这事除了在课堂上和考场上为难过我们。其他时候,似乎都感受不到阅读的存在与用处。尤其当大多数人没有阅读的助力,似乎也能非常出类拔萃时,就更加感受不到阅读的重要性了。若非因阅读,因写作碰壁,很多人恐怕这一辈子也未必能感受到阅读的好处。(当然这只是我们没有细心感受而已,不代表阅读真的不存在,现实生活中,从阅读产品说明到品读文章,影视作品,其实这中间都少不了阅读的功力。)
2.音乐,舞蹈等艺术特长短期就有效果,而阅读的效果难以量化,人很难为无法量化的东西付出时间精力和金钱成本。
现代社会,人人不是为没有一个所谓的兴趣特长而苦恼,就是因有一特长而在人际交往中大放异彩。家长们自然不会让孩子吃自己吃过的亏,便对各种艺术特长抱有很大的期望,虽然没有十多年前的焦虑和望子成龙成凤般的殷切期盼,心态里多了一分随遇而安,但各种艺术启蒙短期可看到的效果还是足以缓解焦虑和带来喜悦的。
相比之下,阅读启蒙和相关阅读课程因其需要长期投入,而且效果难以量化,对于普遍缺乏耐心的现代人,真的是很考验焦虑的父母心啊。
3.抛开理论的分析,看看那些误打误撞,因缘际会进入绘本馆体验的家长和孩子又是怎样的状况呢?
初次到一个空旷的阅读新环境,6岁以下的儿童难免有些兴奋,东翻翻西看看绝对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但面对这种情况,家长们却很难接受。于是很多家长会得出以下结论:
a.孩子都在图书馆里玩,没有坐定看书,家长便说,“他/她都不看书,光玩,算啦,等以后上学了老师会教的。”
b.孩子不常去图书馆这种环境,不熟悉这里特有的安静规则,难免会吵闹,家长觉得有失颜面,教育无果后便匆匆拉孩子离开。
c.看到孩子东张西望,不看书,或者翻翻这本看看那本,家长会说,“他/她都不识字,怎么看书?”
即使不是以绘本老师的身份,哪怕只是从一个一直在做绘本启蒙的妈妈的角度来看,对于以上家长的反应真的无法苟同。
a.家长的想法如果不是推脱之词,那便是有极大的思维漏洞。没有家长引导,就希望孩子能坐定看书,难道孩子是神吗?!
b.面对孩子的熊行为,如果父母无法跨越颜面这一关,那孩子和父母的成长都是免谈。
c.又一个极大的思维漏洞,不识谱还能唱歌呢。为何孩子们都不识字,却还有那么多久经考验的绘本流行于世。只要家长肯多点关注和思考,就不会有这般的不经思考的反应了。
4..基于以上123点的认识误区,家长更加觉得没有必要花钱去培养孩子的阅读。
其实想要破除这些认知误区很简单。多尝试,多了解,放下随意的否定,慢慢去投入,就会发现亲子阅读的乐趣。人容易被眼前的东西所迷惑,但更多时候,影响我们的是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