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某次论坛,冯小刚曾说,比起自己,他的女儿更喜欢导演是枝裕和。对国内的大部分观众而言,是枝裕和,这个名字大概有些陌生。
是枝裕和(Hirokazu Koreeda),日本电影导演、编剧、制作人,1962年6月6日出生于日本东京清濑市。
他被人们归为20世纪90年代晚期“新日本电影新浪潮”的代表,也被评论家们称为“独一无二的导演”和“同辈人中思想最严肃的导演”。人们评价他的作品风格朴实,注重内省。
的确,在是枝裕和的电影作品中,我们感觉不到什么强烈的节奏,他永远是简单地、舒缓地把一个又一个故事呈现在我们的眼前。他擅长用情感去维系故事的情节线,但又极力克制感情的表达,还原感情的真实困境。
今天,阿毛就为大家带来一部极具是枝裕和风格的电影——《无人知晓》。
无人知晓
Nobody Kowns
2004年8月7日,日本上映
豆瓣评分8.9
获奖信息
第77届奥斯卡外语片提名
第31届法兰德斯国际电影节最佳作品奖
第40届芝加哥国际电影节金雨果奖
(以下内容有部分剧透,在意的朋友请谨慎食用。)
电影主要讲述了被母亲遗弃的几个孩子独自生活的故事。
福岛惠子和自己意外生下的四个孩子居住在一间普通的出租屋内。由于没有户口,也没钱上学,惠子只好将孩子偷偷藏在家中,并让大家不要出门、不要吵闹。不然被房东发现这么多小孩,全家人又得搬家。
虽然是未婚先孕,虽然是没有父亲,一家人却也在自己的小天地里活得快快乐乐。
这段快乐的时光维持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惠子遇到了一个自己所爱的男人。
选择了爱情而放弃孩子的惠子并没有说太多的话,她只留下了一张字条一笔钱,然后就离开了。
换做其他的电影,接下就该描写苦难的人生,抨击残酷的现实了,然而,是枝裕和并没有这么做。
在惠子刚离开的时候,孩子们并没有认识到自己被遗弃了这件事。大家只当母亲又去远方工作,要过一小段时间才回家。
四个人还是遵循着以前生活的节奏,做饭的继续做饭,洗衣的继续洗衣,该玩玩,该吃吃,生活依旧快乐美好。
后来,日子一天一天过去,钱一天一天的花出,孩子们的生活开始变得有些辛酸。因为拖欠费用,水停了,电停了,连吃喝拉撒都开始成了问题。房间越来越臭,衣服越来越脏,以前一起玩的小伙伴也开始嫌弃起了这家人。
这种时候,终于该开始尽情地营造悲情,对社会的不公感到愤懑了吧!
然而是枝裕和还是没有。
没有水就去公园洗衣服,没有吃的就去便利店等当天过期该扔掉的食物。虽然孩子们有时会饿得咬纸玩儿,但依然还是会为偶尔买回来的方便面感到幸福至极。
对于剧中母亲的舍弃、孩子们生活的困苦以及周围人对孩子的态度,是枝裕和没有插入任何自己的话语论断,他不评价是非对错,也不做价值导向,他就是希望最原本地传达出孩子们在面对这一系列事件时真挚的情感状态。
这是一群孩子,一群天真而懵懂的孩子。
有人夸他们的时候,他们会不好意思;
玩游戏的时候,他们会很开心;
失落时会沉默,生气时也会夺门而出。
看完电影,我们会发现,它表现出来的不是孩子们对于被抛弃这件事上的不满,更多的,我们看到的是大家在生活琐事上的各种各样的状态。
而这,大概就是电影戳中我们的地方吧,因为他们真。
现在的社会仿佛形成了一种风气,就是苦难一定要说出来。在电视上,我们能看见各种各样悲苦的人们、无情的事件,很多选秀大赛也被调侃说沦为了选秀比惨大会。这年头,好像没点啥人生挫折,都不好意思上电视了似得。
是枝裕和通过这样一群孩子让我们看到了苦难的另一种存在方式,看到了什么是生活。
我们不能预知我们的未来,也不能规避不幸。但是不幸只是人生的一小部分,无论怎样,生活都是要继续的。哪怕是在困苦的环境中,你也会发现,会笑的时候你还是会笑的。
总拿自己的痛苦说事儿,那不是真正的悲苦,是矫情。
最后,用日本著名诗人谷川俊太郎对电影的点评来结束今天的文章,感谢是枝裕和和他镜头下这群让我们重新认知了生活的小朋友。
活着抬头凝视湛蓝的天空,所以你们活着;
想起活着手挽着手,所以你们是如此贴近。
想起活着时失去的事物,因此知道还有明天。
你们无人知晓却活得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