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吃似乎是永恒的主题。
酒足饭饱,人还未离席。就开始寻思着下一顿吃什么,去哪里吃。话不多说,上菜。
1、 奎星楼街
为了多吃点,更为了吃多不胖,我在成都的主要交通工具全靠腿。凡是腿能走到的地方,坚决不坐车。
庆幸的是在去往奎星楼街上的几条街道都很安静,几乎看不到行人。马路两侧的树上挂着大红的灯笼,老成都们在路边悠闲地搓着麻将喝着茶。
奎星楼街毗邻大名鼎鼎的宽窄巷子,这条街放眼望去实在太普通了,狭而短,大约300多米的样子。然而小街两侧的美食却数不胜数。二孃鸡爪爪、冒椒火辣、成都吃客、班花麻辣烫、糖油果子、蛋烘糕、红糖糍粑、红油水饺、川菜、火锅、串串……几乎囊括了成都所有的美食,人少价格又便宜。如果不愿满世界找吃的,那么这一条街足够。
进去第一家就是扆[yǐ]水饺,店面不大,收拾的却很干净。因为不是饭点儿,里面客人只有一座。饺子店洋气的小哥哥坐在门口打游戏,见我们过去,慵懒地抬起头来,“要红油的还是白油、酸辣的?”
“红油!”唯恐耽误了他玩游戏。
“要多少?”小哥哥仍旧低头打着游戏。
“十个。”看了看菜单赶紧说。
“你们先看看一份有多少?”小哥哥指着里面一座。
“够了!够了!”
饺子是纯肉馅的,灵魂在红油,看着辣,后味却有些甜,好吃到惊艳。因为好吃,不敢久留。在这种遍地都是美食的地方,必须雨露均沾啊。
饺子对面的川菜馆虽然已经过了饭点儿,外面还是排着长长的队。过去问老板要号,被告知中午的号已经满了。
奎星楼街上吃的确实多,大大小小十几家店,还不算路边特色的咖啡馆、小酒馆。
这条街太适合慢游,街角处24小时不打烊的创意书店,马路一侧的文化涂鸦墙,特色的小馆子,随意打个盹儿一下午就没了。
2、肥肠鱼
吃完饺子,正在奎星楼街上寻寻觅觅,犹豫吃哪家时。一位和我一样喜欢成都的资深吃货朋友,拿命推荐了奎星楼街附近的一家肥肠鱼。
跟着手机导航,绕了几条小巷子,终于找到了三道街。这是一家典型的家庭式苍蝇小馆儿,就开在居民小区的一楼。僻静的街道上,就这么简单的三字招牌“肥肠鱼”。
肥肠鱼的精髓在于红油锅底和蘸料。蘸料里有香菜、葱花、大头菜加炸黄豆,吃之前服务员会帮忙在蘸料理加上一勺红油锅底的汤料,一碗蘸碟在此被施了魔法!至于说味道,只能说谁吃谁知道!
在服务员的指导下,点了肥肠、黄牛肉、钳鱼。不多一会儿,一锅热气腾腾的肥肠鱼就上桌了,筷子一捞,才发现里面还铺了一层莲菜、青笋片、川粉、千张,不夸张这一锅能吃四个人。香辣新鲜,人间哪得几回闻啊?这一锅肥肠鱼下去,感觉这一天都不会再爱了。
“这也是祖国的大好河山啊!”情不自禁地感慨!
除此又点了招牌菜甜皮鸭和麻辣兔头。甜皮鸭外面淋了糖汁,吃起来甜滋滋的,口感酥脆,肉质鲜嫩!强烈推荐!麻辣兔头,朋友说味道不错。我是实在吃不下去,当然,也无福消受,毕竟兔兔那么可爱,下不了口啊!
从“肥肠鱼”出来,感觉整个人都处于断片状态,撑到六神无主,只想暴走消化。
3、暴走锦里
从三道街肥肠鱼出来,走了大约半小时就到了游人如织的宽窄巷子。即使过了春节的高峰期,人依然很多。看见游客们在宽窄巷子里吃的不亦乐乎,我真想告诉他们,都别吃了,快去附近的奎星楼街啊。价格便宜味道还好,重点是还没有这么多人。
宽窄巷子里走了一遍,打卡了三联书店和星巴克。书店果然神奇,外面人生嘈杂,一墙之隔,书店内却是一片恬静。星巴克里无论是买咖啡还是去洗手间,都要排很长的队。咖啡我真的喝不下去,只想喝杯万能的热水。
从宽窄巷子出来之后,本打算走累了再打车,没成想一不小心居然走到了锦里。锦里人依然很多,果真还是吃饱了省钱啊。锦里所有的小吃,我!都!不!想!吃!
人挤人,走的头晕眼花,关键时候还是星巴克。自带了茶叶,进去要了一大杯热水,坐下来休息了半个多小时。我这种胃,喝杯热水都是一顿饭的错觉。
我打定主意要把中午的肥肠鱼全部走掉,于是从锦里出来,生生走了一万多步,走到春熙路附近的住处。
总结下来,来成都两天,除了从机场到酒店时坐了个车。其余时间,全靠走!
能和我这种矫情又做作的人旅行结束回来,没有撕逼,又没崩掉的人,大抵也是真爱了吧!
各色美食,藏匿在这里的大街小巷,何不也是一场精彩的神仙打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