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其实有个很吊诡的事情,就是在两个东西或多个东西放在一起比较,人们怎么选?自然地会倾向于选自己相对熟悉的那一个,至于说什么是熟悉,或许只是你曾经偶尔听说过而已。
这大概也算是心理学上一种定势理论的表现吧。
由此,一个素人如果没有什么独到之处就真的很难获得旁人的青睐。
当年,茅台酒的出位,恰巧见证了这一点。尽管在国内的圈内已经有了很好的口碑,但在国外实在是默默无闻,所以在展会上被冷落就再正常不过了,好在参展人员机智,用摔破罐子,将酒香释放,引得行家闻香而动,博下名声。
我们不要忘了前提:茅台酒本来就非常好!它之所以默默无闻,只是之前“养在深闺人不识”而已。
回到现实中来,作为一个普通人,怎么穿透那层屏障,实现跃迁呢?
老实说,真的机会不多,甚至……。
曾经有人提出这样的观点,要打破圈层,不外乎三种方式:长得特别好看;天赋异禀;拥有过人的才华。
根本的一点,就是平庸者出局。
在越来越同质化的时代,我们有了更多的选择,摸着良心说,我们面对众多选择的时候的确会有苦恼,但不会苦恼到随便一选,可能你会依靠一时的感觉,说白了,就是一时喜欢,就决定了,但更多的时候,你会平衡多种指标,相对理性地做出优化选择,不说绝对最好,但至少会是其中优质的。
这也提醒我们,如果你真心想从一众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就必须要有一些别具一格的特质。
就拿当下,如果你还能坚持读到这儿,我真的很感谢!决定性的因素一定是文章本身的质地很好。读者有所得:获得新知,或者在阅读中与作者的表述形成共鸣,或者……
在所有良性的互动中,都不可能出现单向的运动,就像所有自嗨都终将唾弃,大浪淘沙后能被人珍视的只有宝。
我们不能只会在一浪高过一浪的喧嚣中呐喊助威,热闹过后,只余寂静的空虚,散乱一地的鸡毛,……有谁真能够做到“一箪食,一瓢饮,不改其乐”?在烟火味如此浓郁的尘世里,我们甘不了心!
我们别无选择。
我们没有那些老天爷赏赐,那就只能反转回来死磕自己。
穷尽办法让自己更有内涵,从此与众不同,其实,也只能如此。
改变,很难!
不改变,会更难!
“人生的旅途,前途很远,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面前才有路。”——鲁迅
我们别无选择,那就选定一个目标,从此不再彷徨、不再忧伤、更不迷乱,如果它值得做,那就好好做,去刻意训练、精进自己,“山谷里的野白合也有春天。”
“虽千万人,吾往矣。”要的就是这分勇气。
人生一世,还要等什么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