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还没到25岁,但是即将迎来25岁生日了,周岁。25岁听起来还不算太大吧,好像还是一个来得及开始做一些事情的年纪,毕竟本科毕业也都22了。
可是再想想,即使我能活100岁,我的人生也过去了四分之一,况且我一直认为我是活不到100岁的,活到80就很开心了,那么我的人生就过去将接近三分之一。而且依着我懒散的个性,估计60岁之后就很难再燃起生活的斗志,我总得享受一下虚度的人生吧,(虽然我现在也没有很努力的生活,但至少还以年轻人自我标榜,觉得应该活出一点向上的劲儿)这样算下来我愿意做一点努力的人生只剩下35年,也就是比我走过的人生多十年。
十年,十年可以做什么呢?
用经典的一万小时定律,每天专注在一个领域2.74小时,十年后就可以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了。
可是回顾我的十年,我做了什么呢?
离我最远的那个10年,就是我生命最开始的10年。
抱歉,由于真的时间有点久了,而且我想开始的那几年我还不具备什么记忆的能力,我只能大致总结一下。我实现了从爬行动物到两足直立行走动物的进化;从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到可以基本完成自理还可以帮父母做做家务,虽然我不常做;学会了听说读写;开始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基本的运算能力和独立表达能力等等。在我写出来这些之前,我没想到这十年居然是进步这么大的十年!总之,这十年我们都一样,在学习着独立生活的必备技能。
再想想离我最近的十年,15~25岁。
15岁,刚好开始上高中,这十年经历了人生三个阶段,高中、大学、工作,这是我目前为止,最重要的一个十年了。
高中,最紧张充实的一段。中考之后没什么悬念的我进入了我们当地最好的高中,也进入了奥赛班,(我们当地真的很小,一个县级市,所以真的竞争不大。)当时不觉得怎么样,现在回想起来其实很感谢那三年和一群优秀的伙伴为伍。我并没有学习成绩决定一切的思想,但是高中同学大部分还是很优秀的,并不是因为谁进了某家很牛的公司,谁的年收入达到了多少多少,而是这整个集体是比较充满正能量的,大家都是有梦想,追求上进的少男少女,而且其中不乏一些目标明确的人,虽然我自认做不到,但看着他们一步步的通过努力走向自己想要的生活,对我的触动还是比鸡汤文来得大的,我愿意从三线外小城市的安逸生活逃脱出来,其实有他们不少的功劳,其实这就是所谓的和优秀的人为伍的重要性。
大学,放飞自我的四年。其实我的大学还可以,但生生被我自己读的连三流野鸡大学还不如,所以把高考当做人生分水岭真的是没有必要,大学只是提供一个环境,能不能学到东西全在自己。我的大学总结起来就是,玩没好好玩,学没好好学,所以如果有还在读大学或者即将读大学的同学看到这里,老学姐奉劝一句,不要求你一定要学习,但是玩和学你至少要做到一点,大学四年是真正属于你的无负担的可支配的自由时光。
工作,恶补的三年。出来混都是要还的,这句话俗却真的有道理。因为大学的虚度,导致我四年法律读下来基本跟个法盲一样,真的,我最怕的就是别人问我法律问题,可偏偏我又何其幸运的做了专业对口的工作,没得说,恶补吧。
首先从司法考试开始,考这个一半是因为工作需要,一半是因为作为一个法科生,給自己学习法律这四年一个交待,更多的还是后者吧,虽然这个这个证是法律行业的准入证,但实际上我当时不考也是可以的,而且我现在换了工作之后也不需要这个证了,但这就像是一个情结,不考的话总觉得有点缺憾。而且我特别感谢复习司考的那几个月,让我知道原来我也可以做到很努力。之前自己一直是凭运气在做事,而且一直认为上天是公平的,像我这种一直凭运气蒙混过关的人是无法做到很努力很认真的,所以我从来不把“如何你像xxx那么努力,你早就......”这种话放在心上,因为我认为努力是需要天赋的,我没有这种天赋,我根本做不到像xxx一样的努力认真,也就不苛求什么更好的生活了。但是,司考让我对自己改观了,可能是因为知道这一次恐怕靠运气混不过去了,我试过裸考,分数惨不忍睹,所以开始认真了。其实说到认真也是相比于自己而言,有效复习时间也就两个月多一点,也没有把自己搞到很疲惫,但终于可以理直气壮的说我努力过了,而且结果还不错。不过,相对于这种系统的有明确目的性的考试而已,如何提高自身的法律素养才是我面临的大问题,这方面的恶补是我最近一直在做的,而且可能要做很久,做到退休也说不定。
再说旅行,这个就是我大学的另一个遗憾,玩也没好好玩的部分了。大学又有钱又有闲的时候,居然每天都在睡懒觉和逛吃逛吃中度过了,只去了几个地方,工作之后假期特别少,反而更抓紧去看看这个传说很大的世界。国内去了8个没去过的省,去了三个没去过的国家,谈不上旅行的意义,只是觉得换种心境,放松一下心情也是挺好的。
还有看书,现在说起大学我最怀念的一个地方那就是图书馆了,可惜我却没有好好利用它,好在现在的单位有一个小小的图书馆,虽然只有两层,书的种类还特别不全,但却每天午休时间都去报道,成了我最爱的小角落。
这十年总结下来,好像发生了一点变化,好像又没怎么变,而且回忆起来高中仿佛就在眼前,所以十年也很短,短到我还记得高中第一天报道时,签到处学长的样子。而我可努力的日子只比我走过的时光多了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