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梅蕊
又是一个十一月来到了,这是我出生的时候。每年到这时,我就格外想要回到过去,回忆熟悉的小县城。嗯,我出生在秦岭山中的一个小县城。幼时觉得它很小,我几乎走过整个县城。而现在,这个小县城,在我的印象中,似乎比曾经大了一倍。它在飞速的成长,快的让我每次回乡都不敢认识它。
县城很美,青山绿水环绕。小学时候,家住南街,而我的学校,却在城北。恰巧,一个同班的小伙伴也住在我家对面,所以,我两每天上学,都要从城南,走到城北。走过南街、西街口街、北门、铁索桥、上关街、再到河滨路,几乎穿过了整个县城中心,每天来回四次,一路叫上小伙伴四人一行,一路打闹说笑,却从来没有觉得累过。那时候的街道很窄,却很热闹。不长的铁索桥,不宽,年代似乎很久远,两边是红色的铁栏杆拦着,故称作铁索桥吧。流言铁索桥要断了,每次走在桥上觉得桥在晃动,就会幻想桥断了,我掉下去怎么办,我会不会死啊,掉进河里我也不会游泳。已经记不清桥是何时重修的了,新桥很美,夜晚有霓虹,倒映在河中,为这个山城增加了亮色。
初中搬到了玉带河畔,邵逸夫老先生捐助,所以名为逸夫中学。学校很小,环境却很清幽。那时的后马路没有那么多的车,学校的操场铺满了煤渣,院墙周围载了一圈的香樟树。出了操场,再往里走,就是一大片农家地了。那边有一片果树林,记得高三时,曾与牛哥和三三一一伙,去哪里偷过桃子和农户种的西红柿。年少的快乐,简单而又幸福。
高中的学校,年代久远,在扩建以前,校园内很有一种学府气息。幼时曾经在这里长居住玩耍过,我的部分童年的记忆,都与这所学校的角落有关。因为校园傍山而建,所以往里走,需走很多上坡路。上学时候,格外喜欢通往校门的那条路,两边是笔直高耸的水杉,顺着缓缓的斜坡,很美。就连操场,都是把山挖了一般填平建成的。还剩下一半,自然成了同学们逃课,情侣谈情之地。只是,2008年地震之后,这座学校已经不再是高中,降级成了初中,曾经的第一中学搬到了更好的地方,也更换了名字,另我十分不能接受。3年前我们曾经煽情的重游校园,变化太大,只剩下我们伤感当年。
而如今,从高中毕业后,断续离开家乡几年了,在外游荡,时常会想起回到那里,吃遍小吃一条街,再爬一爬次东山观,和七仙女们在县城角落里说笑打闹......这些个愿望,都只是想一想了,故乡,离我越来越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