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丁少
朋友圈里,我经常晒一些出去游玩的照片,因为打工旅行的缘故,总是会尽量多走走看看,不辜负在这座城市生活的短暂时光。
每次和朋友聊天,“我其实挺惨的”是经常会说的话。因为没有稳定住处,工作薪资低且累,看不到更多的意义等,我潜意识中一直在抱怨。
朋友圈里的我确实积极阳光,能在风景秀丽的地方尽情挥霍时光。但我知道,发过朋友圈后,我感到一丝无聊。因为从内心,我没有真正接受这样的生活。我在努力挖掘意义,却一无所获。
昨天晚上和李先森长聊了两个小时,他问我到底想要什么生活,问我是否可以朝着一个方向持续前进。
今天早上打开微信,他发给我微信读书的链接,是一本书《不抱怨的世界》。
这本书我早就读过,本不想理会。随之又想了一下,毕竟是李先森特意发给我的,还是打开看一下吧,花半个小时翻一遍也无妨。
这确实是一本比较无聊的书,语言不流畅,内容重复啰嗦,整本书就在努力诠释“不要抱怨”这个唯一的主题。
在电车上百无聊赖地翻着翻着,突然有几句话进入了我的视线,很快引起了我的深思。
我们之所以会抱怨,是因为我们察觉到抱怨会带来好处。我们抱怨,常是为了获取同情心和注意力,以及避免去做我们不敢做的事。
回想一下自己,确实经常和亲近的人才会抱怨。男朋友,家人,知己,他们都在经常听我抱怨生活多么不易,又遇到了什么困难,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我都想事无巨细地“抱怨”一番。
原来我抱怨,是为了博取他们的同情,好让他们说: 是啊你现在生活多么不容易,别累着自己了,每天能开心就好。
每次当我遇到挫折和小困难,就通过抱怨的方式化解,然后绕过自尊心和面子,心安理得的被困难打败。
成功就是从失败到失败,依然不改热情。
哪有什么一帆风顺,总要有些失败作为寻常生活的点缀。
我们之所以会抱怨生活,一定是生活不尽如意,没有顺理成章的获取成功。
在生活的任何场景里,都有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失败,但它们不能阻挡我们对待生活的热情。一旦热情永恒,积极的心态永驻,其实就获得了生活给予的最大财富。
不要打压自己、替自己找藉口,或是假借批评和抱怨,将注意力转移。你应该要接受不安感来袭,同时在这样的时刻支持自己。
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心头一震。我时常向朋友描述的状态就是“不安感”。并非没有安全感,是没有那种安定生活的幸福感。
每次当自己一人独自坐长途车,独自拖行李搬家,独自去为未来的每一天制定一个又一个计划时,会感到落寞和孤独。但是,要在这个时刻支持自己啊,做自己的后盾。
这个世界上,和我们最亲近的人,其实是自己。当自我否定时,一切就毫无意义了。
每一刻的生活都只有一次
今天下午独自去皇家植物园逛,沿着湖边一路走,累了就在大树下的公园椅上小憩。远看到三三两两的情侣偎依在一起,你侬我侬。此刻我吹着微风,想要用皮肤记录下真实的感受,供日后的自己回味。
晚上回来,下去洗衣房洗衣服,感觉特别神器。美剧里经常看一些中年大叔,坐在洗衣房里看报纸等衣服洗好,我现在就和这些大叔没两样了。
洗完衣服又去楼下超大厨房做晚餐。青旅的厨房像西餐店的后厨,阵仗还确实不小。一排冰箱里密密麻麻摆着大家的食材,我们用青旅提供的标签,写上名字贴上去,避免混淆。我在贴着自己名字的袋子里翻出蔬菜,鸡蛋,酱汁和甜品,开始做健康餐。
正等着把锅烧热时,我突然情不自禁地笑了一下,因为我在想,这就是我此刻的生活啊,它只属于此刻的我,以后再也不会有了。
我崇拜的某个知识界网红,应该正在披星戴月的准备文稿吧,她经历过我这样的生活吗,她大概永远不会经历吧。别人有什么可值得羡慕的呢,我也有与别人全然不同的人生。我的生活有什么可被抱怨的呢,它独一无二。
不抱怨了,认真的去经历每一刻的生活。接受每一刻的开心,兴奋,不安,愤怒,悲伤,它们只在生命中出现一次。
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