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善孝为先”。在中国,孝是大事,不孝就是该死。
恕我直言,有些父母是真的不太值得被爱。
养育=抚养+教育。
有很多一部分的父母只尽到了抚养孩子长大的责任,到老来却希望子女在保证养老金充足的基础上定期上演“感恩的心”。
俊浩是我上一份家教的孩子,9岁,激灵可爱,惹人心疼。
第一次进到俊浩家,开门的是俊浩爷爷,约莫七十岁的样子,脊背有些微驼,看上去十分的疲惫。灰沉沉的窗帘缺了一角倒挂在石灰墙上,凌乱的沙发上堆满了杂物,拥挤的房间飘散着一阵又一阵的霉味,而俊浩就坐在窗下的小书桌上,略带紧张与戒备的双眼直直的盯着我,他的模样反倒让我有些局促不安起来。
好在,与孩子接触的经验倒也不稀缺。于孩子而言,化解防备其实只是一念之间的事。一段逗贫的自我介绍很快就让俊浩活跃了起来,每一个知识点的讲解都扯上一些天马行空的想象,临走时俊浩笑的很灿烂,全然不同初见时的戒备,第一堂课看样子还算顺利。
“今天,我们学习like的用法。我问几个问题,你按照实际情况回答哦。”我翻开俊浩的英文课本,很快锁定了几个词汇。
“好!”俊浩咧嘴笑着,他门牙处的空缺,显得可爱极了。
“Does ,your, father, like, playing, basketball ?” 为了让俊浩听懂,我刻意一个单词一个单词的说出来。
俊浩的沉默让我以为他没有听懂,遂用中文又问了一遍:“basketball 是篮球的意思,也就是你爸爸喜欢打篮球吗?你只要回答yes 或者 no就好啦。”
俊浩慢慢抬起头,看上去像做错了什么事,忐忑不安的看着我:“对不起,我不知道,我不知道我爸爸喜不喜欢打篮球,我也不知道他喜欢什么,他很少回来看我。”
俊浩的眼神写满了无措,他的忐忑写在了脸上。
听着一个9岁的孩子说出这段话,我只觉得很心疼。不是不知道人间疾苦,不是不明白更悲惨的故事比比皆是。只是当有些话亲耳听到,有些难过亲眼看见时,心疼显得是那么无奈。
一次与俊浩爷爷的交谈中,方才得知,俊浩的父母在他一岁的时候选择分道扬镳。自此俊浩一直跟爷爷住在那间背阳的小屋中,一年中最期待的就是春节,也只有在那几天俊浩才能看到爸爸。爷爷转动着老式茶缸,吐了烟圈缓缓说道:“就怕自己身子骨不争气,我要是倒下了,最苦的是孩子。”眼前这个白发苍苍满是皱纹的老人,窗下歪着脑袋写着铅笔字的俊浩,看着这幅画面,我突然有些怨恨那个未曾谋面的父亲。
生而不养,养而不教,是为失责。
有趣的是,失责的父母从不会觉得自己失责,而那些用尽全力爱孩子的父母却总是担心自己还不够好。
俊浩的爸爸常挂在嘴边的两个字就是“感恩”。
送俊浩去最好的小学告诉俊浩要感恩,
给俊浩买最贵的书包告诉俊浩要感恩,
就连为俊浩请家教老师也告诉俊浩要感恩。
送他去最好的学校,却不关心他与同学的相处是否融洽。
给他买最贵的书包,却不知道他喜欢的是那只印有铠甲勇士的普通款。
为俊浩请家教老师,却不曾想过他答不出的问题与学业无关。
这样的感恩,若一定要有,那便只有抚养之恩,不及养育之恩。
我曾经想过,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的证,会计证,教师证,工程师证,为什么不能有一个“父母证”?
有时候硬性的规定才能带来最大的安全感。
如果每一位即将为父母的人都必须通过相关的训练和考核,才可以获得抚养孩子的资格,否则就会对应相关的惩罚措施的话,悲剧是否会少一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