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当年我在去英国留学之前,在新东方学习托福英语的时候,曾经听过几次俞敏洪的演讲,俞老师的演讲给了我极大的精神动力。他热爱学习、踏实勤奋、真诚助人的品质,宽容豁达的人格魅力,令人尊重和敬佩。从俞敏洪老师的演讲中,我看到了他从母亲那里学到了尊重知识和执着于读书求学的精神;从父亲那里学到了勤劳与智慧结合,比如用双手可以把一些捡来的砖头拼成了一间令人羡慕的小房子;我看到了他为同学们打水,不吝付出,不计较回报的豁达;我看到了他从容的心态、积累的精神、学习的意志和不断升级的心智模式。
在《愿你的青春不负梦想》这本书的第一章,俞敏洪老师谈到了,要善于从生活中寻找榜样来主动学习;千万不要自卑,因为自卑比狂妄更糟糕;为了有效提高执行力,还是设定具体的目标比较好。方向要对、交往要准、规矩要严、做人要暖。最后,我想分享自己总结的在交友方面的10字方针:要见贤思齐,勿嫉贤妒能。相信我,如果我们真的做到了,最后受益的人一定是我们自己!
在《愿你的青春不负梦想》这本书的第二章“坚持梦想,不忘初心”里,俞敏洪老师提出了“青春一定要有梦想”,“内心有渴望,更要付诸行动”等理念。同时,鼓励大家不要“低估自己或别人”,在遇到痛苦或苦难的时候,要学会自己给予自己勇气与希望,能够“穿透黑夜看到星光”,自己赋予自己最好的价值。
俞敏洪老师总结的几个人生关键词包括“梦想、成就感、自信和让自己感觉到自己崇高起来”。“修炼要有两点,一是把自己立住,而是让自己开花”。“修炼好了,加上梦想,就能有所成就”。我觉得梦想和希望是特别好的精神力量,而鼓励他人的梦想,就是在帮助他人。
从十八岁成为故乡地方电视台的新闻主播,到不断继续学习、取得了英国理学硕士学位、来到央视财经频道国际组工作,我的成长路径,也同样离不开梦想与渴望所带来激情与勇气,那是心灵的力量源泉。
记得北师大一个教育学方面的教授朋友,曾分享过一个关于美国前国务卿鲍威尔的小故事,这里我也分享给大家。鲍威尔是个黑人,他小的时候,一次在广场上,看到一群白人小孩子在等待有人分发五颜六色的气球,鲍威尔觉得气球很漂亮,也想要一个,但因为是黑人,他心里有点胆怯与自卑,就只在旁边看着。这时,一位非常和善的成年人问他:“小朋友,你想要什么颜色的气球啊?”,鲍威尔怯怯地说:“我觉得自己像一只黑色的气球”,那个成年人就找出一只黑色的气球,充好气递给鲍威尔,对他说:“无论是什么颜色的气球,只要充上气,就都可以飘向空中”。鲍威尔说,后来,在成长的过程中,他常常想起那句意味深长的话,正是那句话,给了他不断探索、超越自我的信心与勇气。
我们为什么要真诚助人,也需要来自他人的真诚帮助?因为有的时候,正是那些美好的精神,为我们梦想的“气球”注入勇气、插上了希望的翅膀,在高空中展翅飞翔!我相信,这种善良、真诚的助人与自助理念,就像真爱一样,有着永恒的存留方式,已融入到自然界盛开的鲜花里,带给世人的,是一片芳香。
如果我们能再提升一个层面,不但能鼓励别人,也能在无人问津时,坚持自己的梦想,成为自我驱动、自我激励的人,那就更棒了!意味着我们不但有智商、情商,还拥有了“逆商”,如果能“让自己爬起来的速度比摔倒的速度更快”,那么我们就有望“让自己长出隐形的翅膀,飞向遥远的高空。”
在俞敏洪老师《愿你的青春不负梦想》这本书的第三章中,谈及了"成长,不要只是变老”这个话题。提出“一个人应该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人,突破自己的缺陷,让自己变得更有价值”。希望我们能够视失败为成功的垫脚石,学会接受现状,迈出走向成功的第一步。鼓励大家要成长得比世界更快,最重要的是修炼自己,要找到自己做人的使命感。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如何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人”那一章节,首先要学会“清零”,不要怕丢失过去的东西,最重要的是面对未来、重建自己。只有博大胸怀的人,才能关注自己人生真正的大事,如何让未来的我们喜欢现在的自己,是每个人应该认真思考的话题。
这是一种以“结果性思维”来倒推“当前行为”的艺术。在脑海中预演未来的梦想,再倒推现在应该做的事情,可以称得上是一种非常棒的自我管理方式。
电影明星周迅曾在她《想想十年后的自己》的文章中谈及18岁时一次难忘的经历,她的专业课老师与她谈话,提示周迅假想一下10年以后她想成为怎样的人,然后帮着她做了倒推,如果10年后想成为一个“红透半边天的大明星,同时出了一张专辑”,那么第9年、第7年、第5年、第3年时分别应该在做什么?当下又应该做什么?这其实也是一个“确定大目标、细分小目标”的过程。
在美国著名作家斯宾塞·约翰逊写的《为什么幸运的人总幸运,倒霉的人老倒霉》这本书中,作者就提出过区分“需要”与“想要”的概念,什么是想要的?什么是你真正需要的?你的选择会带来什么结果?假想三年、五年之后的自己面对今天的局面,会做怎样的选择?用开阔眼界、展望未来的方式再次认知自己的大目标、重温自己的初心,又是一个“定下大目标、细分小目标”和“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的例证。
“什么是你的幻想,什么是你必须面对的现实?”斯宾塞·约翰逊博士一直在寻找答案,他发现:成功人士与失败者的差别,并不光是努力工作的程度或是够不够聪明,而在于一个人是否“会”选择!判断正确的事情、用正确的方法做事情都需要一个人用智慧去打磨自己的选择能力。
书中提出的“我们要通过思想的酝酿,把自己变成一瓶老酒,让任何人喝了之后都会为之倾倒”,有趣地阐述了思想者的魅力。
俞敏洪老师还写到,“学会宽容相处,收获友谊”。我今天想做给大家分享的最后两个关键词就是:“善良”与“宽容”。吴伯凡老师的文章里曾指出“善良比聪明更重要”,我深觉认同,因为回忆起来,真诚友善的品质在我的成长过程中让我受益颇多,得到了更多“贵人相助”的机会。而“宽容”是另一种难能可贵的美德,可以放松别人也可以抚慰自己。白岩松老师曾写到“再大的不快,再激烈的冲突,也不会在宽容的心灵里过夜”。
我觉得,“善良而宽容”,从而保持或力求保持身心健康是一个人不断成长的大前提。一个善良与宽容的人更容易在成长的路上做到“见贤思齐、反求诸己”,更有可能走上“从自觉自愿到坚韧不拔”的必经之路,从而拥有“被自己的努力感动得泪流满面”的“美丽的生命”。
俞敏洪老师《愿你的青春不负梦想》这本书第四章的主题是“奋斗:你要去相信 奋斗可以改变人生”。人生的起点不重要,人生的终点靠自己,因为我们出生在哪里?出生在什么样的家庭?是没有办法自己选择的。但人生怎么过?人生的方向在哪儿?要靠每个人自己去选择。如果人生是一场马拉松,重要的是努力坚持跑下去。书中提出的要“活得大气、快乐、诚恳待人”,学习上要“精深胜于博大”,要“相信未来、热爱生命”。书中列举了“高考三年,才考进了杭州师范学院专科的”的马云战胜了郁闷的心境,马云想明白也做到了“人,哪怕站在最低的起点,也可以掌管自己的命运,让自己的生命飞扬起来!”马云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是一个“越败越战、愈挫愈勇”的人。
我最感动的一段内容是“在绝望时,善于修炼自己并安心等待”,要“见贤思齐,反求诸己”,“反求诸己”也是安心等待的一种方式,并且在等待的同时,努力地修炼自己。相信“你若盛开,清风自来”,相信“功不唐捐”。摆脱焦虑的好方法是用“正确的方法、像孩子一样沉浸式地去做正确的事情”,So,just do it.
奋斗,是有力量的。因为从小喜欢播音朗诵,我18岁从师范学校音乐专业毕业后幸运地成为了故乡电视台的新闻播音员。但我没有停止学习与奋斗,我觉得“发掘自身潜力”、在“无能为力之前,先让自己倾心尽力”是我责无旁贷的选择。工作后继续学习,在中国传媒大学取得了学士学位;因希望拓展英语的技能开始准备托福考试,取得了英国理学硕士学位;回国后考入央视在财经频道国际组工作至今。俞敏洪老师的演讲以及新东方其他老师的指引曾给予过我很大的心灵力量支撑。我深切体会到眼光、激情与使命感是促进一个人成长的重要因素,“将梦想践行到底”,是生而为人的责任,因为只有你知道自己想要去哪里,整个世界才有可能为你让路。
记得俞敏洪老师曾把痛苦比作沉在人生这瓶水的瓶底的沙尘,你平静下来,至少上面的水还是清澈,如果你不停摇晃那些沙尘,就会使整瓶水浑浊不堪。俞老师的经历让我们看到他的自强不息、踏实努力、善待生活和宽容豁达。毕淑敏老师曾主张要对痛苦温柔以待地接受,并关注更重要的事情,不要“细细研磨自己的痛苦”。一个人的心胸若似一汪“有容乃大”的湖泊,湖水清澈干裂,那么他或她的痛苦阈值就会很高,不容易悲切;而宽容而感恩的心则会使一个人的幸福阈值比较低,更容易愉悦平静。不是吗?
在这本书的最后两个章节,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内容就是“无论做人做事,都不要去等待”,还有,要做一个“有责任和使命感”的人。生活中很多美好的东西,不能去等待,我们必须采取主动的态度去争取我们希望得到的东西。近一年来,就是因为责任心和使命感,使我重新认知了“反求诸己”这四个字的意义,当我们开始主动地思考,从反省自己的言行出发以期更好地成长时,我们就走上了一条更容易幸福的道路,因为我们开始践行“自己帮助自己成长”,因为“天道酬勤、天助自助者”。
近两年,我对“不要等待”的概念也有着深刻体会,去年,我受到“成为职场MVP网课”的“721学习法则”等理念指引,在7月19日,完成了央视财经频道《经济信息联播》节目新闻头条《确保核能安全 促进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的出镜报道;我所做的新闻配音与电视专题节目解说《大漠铺出五彩路》等也受到了好评;如今,我已持续在简书上练习写作,公开的文章超过了20万字。
“721学习法则”让我认知到了及时行动的重要性,打破思维习惯中曾有的所谓“完美主义”的等到模式;而“反求诸己”让我认知到了,自己以前只是在特别感兴趣的播音、朗诵方面,无意中践行了刻意练习,22岁考取了“一级甲等”的普通话等级证书,配音的新闻与专题节目也在央视播出,但如果想做一个优秀的媒体人,阅读和写作等能力也都非常重要,而这方面我还需要更多有意识的刻意练习。
“与自己比、反求诸己”的心态让我收获了成长,想起前几年留学回国再申请央视的工作时,有点现实理想主义的我曾在简历里附了一首新诗:
也许表达 有些匆忙
所有的心意 却并不慌张
也许我还只是在路上
真诚的梦想 已展翅飞翔
也许 无数个暗夜里我曾泪眼彷徨
流过泪的心 依然能坚守光明与希望
也许 许多个昨日我已不再回想
灵魂的深处 将永远铭刻
找寻衷爱 是我生命里不变的信仰
---愿为我所衷爱的传媒事业倾心努力!
诗中的最后一句话“找寻衷爱”,就来自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You've got to find what you love'的演讲带给我的启发。祝愿伙伴们通过阅读、交流、学习与践行,能像俞敏洪老师说的那样,“让自己开花、让自己成长”,不要等待,从现在开始,做你热爱的事!爱你真爱的人!过上你想要的生活!长成你想要的样子!
#773-朱燕飞-学习成长再成长#橙子学院码字岛第4篇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