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事情,不要急,有方法。
因为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的。
冲动、抑郁、焦虑、暴躁、悲伤、沉默…
这些外在得情绪风暴,其实是孩子从内心发出的求救信号。
平静地理解情绪,学会对情绪所隐含的信息做出适当的回应,才能从情绪中重获自由。
道歉、原谅和宽容是需要培养得能力。
当孩子因被伤害而难过、生气时,千万不要站在孩子的对立面,说“那没什么啦”“你也要反省自己的错才是”,这样的方式会令孩子心怀不平的情绪找不到出口,从而累积更多负面情绪,也失去让孩子学会如何面对它的机会。
以下提出两个原则来帮助孩子锻炼出饶恕他人的强大能量。
原则 1 尊重孩子的情绪,不多加批评是首要之事。
通过倾听和同理,最重要的是让“过不去”的情绪被接住,接着才能理性思考,孩子也能视父母为“同战线的人”,和父母讨论伤害的由来,逐步厘清伤害是怎么造成的。
原则 2 积极心理:引导孩子看见自己的“拥有”
当孩子将焦点仅仅放在自己所受的伤或所失去的东西,例如失去尊严、不公平等等,内心的痛苦就会加倍。因此,引导孩子把焦点转移到自己所拥有的事物上,就能重获能量来面对伤痛。
当内心有伤痛时,不要让伤痛引领我们;我们需要的是光,用光来照亮我们的路。
在接受孩子信息的过程中,父母有两个重要的任务要完成。第一要准确地理解孩子话语所表达的意思,第二是向孩子传达关注和理解,让她感到自己的话语是被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