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需要复习时,回过头去看自己看过的文章,写过的字,我都有一种不愿意在里头。我开始问自己为什么?我写下脑袋里第一个闪念:回头看就等于承认了自己很差,承认自己在那个过程里没有认真。我不想否认自己不认真,因为我觉得自己很认真了,我再回去复习就承认自己没明白,就间接地证明我在过程中没有认真学。
这是什么逻辑?!
事实是:不断重复才能熟练,知识就是要复习才能巩固。以为自己当时认真学会了,懂了就可以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不加一复习,大脑会遗忘。
我听到别人说了无数遍,我自己看书也见到“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很多会,那我是用什么样的逻辑蒙骗自己,而后“坚持”不做的呢?我写下大脑的想法:我觉得我够认真了,我也够努力,这个知识理解了,所以我不需要复习,我要把时间花在学习新的知识上。
当我想回过头复习时(大脑一开始预设的复习是:像当时学第一遍一样再学一遍),这时出现了三种情况,大脑的第一反应是:没时间了,你这样浪费时间干嘛(大脑记得最初理解花了好长时间,当一个想法:“再复习一遍”出现时,第一反应是这事要花很长时间的),反正这东西你学过了(并不知道其实现在自己忘记了),现在没时间呐,还有更重要的事做。第二层反应:唉,算了,我还是干点别的吧……第三层:打开手机,翻开书只为找到一个答案弥补自己记忆的遗漏?这太不划算了(觉得麻烦呗!)……
对自己思维上的懒惰完全没有警惕,以至于这个概念一直在影响我的行动。
首先对复习对定义不够清晰,自以为是地以为是:全部再学一遍就是复习。这与我过去的学习方法有关:每次老师上完课,我会全部再通读一遍,自己学一遍,我把这样的过程认为是复习。二:不知道复习对自己的重要性。以为我开始花时间学了,我认真学了,就不用复习了,甚至认为复习是对时间的浪费。这样的想法简直太自以为是了,是拿着不符合实际的幻想去蒙骗自己啊。三:混淆“复习”与“复盘”的联系与区别。
复习不是全部再学一遍,那复习是什么?是巩固知识的过程、整理思路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会发现自己那里想得不全面?那里需要修正?自己新学习了什么概念?接受了那些新观点?这些观点与原有的概念是不是两条相反的逻辑?当发现自己这些问题时,就是对一次思考质量的检验。
现在我重新升级我对复习的定义不是为了继续原路思考,我告诉自己“复习”不是什么,是想让自己能意识到概念的不清晰,落实在行动上就是量级的差异。我想让现在意识到概念升级后的我,开始重视复习的必要性,而后重新上路。
我怎么发现这个它重要的呢?因为我发现不重视清理垃圾(更别谈不升级)的操作系统是混乱的,当然也很卡。而且卡在关键时刻——面临选择。
现实生活中大脑会接受到两个相似的概念、相反的概念。如果对接受的观点我(常常)不注意区分,不经过思考只感觉好像挺有道理,就直接接受了。进而自己下去又不加一反思、总结,大脑这时是无法自动完成分类。存在在里面的概念,就是“一锅粥”。这会让你不知道什么对自己好,什么对自己更好,还会觉得都还挺好。好到还用一句“一套操作系统里共存两条相反的逻辑却依然运行自如”来安慰自己懒于思考。全然不知自己听到的这句话可能是他们思考过才这么说,而后做过了才这么说。而自己只是接受了这个观点,没有加工处理,而把它用到安慰自己身上。实际上呢?脑子里乱得不行。
我是如何检验到的呢?还是面临选择时,我可没有想那句话里说的“运行自如”,那两条逻辑会“打架”,我面临的是老朋友——纠结。这足够说明我没有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我没有对自己的价值观加一修正,我根本没想过,又怎么可能谈想明白?!而后,面临选择时怎么会一下子知道如何选?!
细思极恐……
那现在还有不愿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