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假最火的电视剧当属清宫宫斗剧《延禧攻略》了,还有接踵而来的浩势荡荡的《如懿传》。这两部电视剧题材类似,发生年代均是乾隆年间,里面的人物也大都重合。可以说这两部宫斗剧讲的都是同一个乾隆后宫嫔妃争斗上位的故事,不同的是一个主角令妃,一路开挂打败众多对手成为宫斗大赢家,另一个主角继皇后乌拉那拉氏,最后落得断发打入冷宫凄凉死去的悲惨处境。
说实话我真心不喜欢看这样动辄七八十集的宫斗剧,太长太虐心且没耐心看。不如去看电影,两小时结束酣畅淋漓,剧情紧凑绝不拖泥带水。或者看看综艺,图个心情愉悦。看这样又臭又长的宫斗剧,有些情节还看得令人气愤生厌,到底图什么呢?真不知为什么有那么多人爱看。
说起宫斗剧,不能不提2004年出品的港剧《金枝欲孽》。它被称之为宫斗剧鼻祖,由它掀起了宫斗剧的热潮,宫斗剧随之在荧屏上崭露头角。《宫心计》《美人心计》《倾世皇妃》《甄嬛传》等随之问世。可以说,由《金枝欲孽》开始,确定了宫斗剧的大体类型范式。
《金枝欲孽》以塑造有血有肉的人物著称,四个女主各有不同性格,也各有不同命运。没有玛丽苏全能、主角光环和道德审判,复杂的人性刻画是《金枝欲孽》至今仍被观众津津乐道之处。也正是从《金枝欲孽》起,以高度封闭的古代宫廷为叙事背景,将后宫嫔妃或女官等女性角色作为故事主体,以人物情感纠葛的勾心斗角或宣扬“以恶制恶”的主题为剧情主线的电视剧,就此横空出世。
2011年,《甄嬛传》成为了大陆宫斗剧的第一个高峰。从剧中衍生而出的“甄嬛体”,让“贱人就是矫情”等台词走红;“果郡王”李东学、“华妃”蒋欣、“温太医”张晓龙等还因剧成名,《甄嬛传》也成为其演艺生涯不可磨灭的印记。
可以说,《甄嬛传》的成功在于其人设与剧情范式——自此在宫斗剧中,主角往往是不谙世事的少女,经历后宫的磨难与洗礼,成长为工于心计的宠妃甚至皇后;慢性毒药、苦肉计、闺蜜背叛、陷害自虐流产三绝招等,衍化为宫斗剧的惯用戏码,也为后世所效仿。
待到《芈月传》问世,宫斗剧的女主角从拥有美好外表,却有缜密心机的女性形象,变成了女性政治家。后宫斗争的价值输出,也在“以恶制恶”的价值怪圈之外,添加了兼济天下的政治理想和抱负。
等到如今的《延禧攻略》,女主角从“小白兔”人设到“黑莲花”的转变,最为观众称赞。这位睚眦必报、从第一集就火力全开的女主角魏璎珞,是迄今为止宫斗剧最反套路的人设之一。“面对反派,反手就是一个耳光”“一集收割一个人头,发放一份盒饭”的节奏,也让观众大呼过瘾。可以说,尽管有故事情节模式化、人物设计套路化、宫斗桥段雷同化等诟病,宫斗剧依然在14年的发展历程中推陈出新,其每一处的“微创新”,都得到了市场的热烈反馈。
为什么宫斗剧历经14年热度不减呢?关键在于以下几点:
女性视角下的“权谋剧”,完成对现实生活的映射
同样是以古代宫廷为背景,嫁接某一特定历史背景或者历史环境,以反映权力争斗为主题,但宫斗剧与历史剧具有鲜明的题材分野。历史剧往往以正史为剧本支撑点,立足于史实的人物塑造与情节设计,有深厚的影视改编基础。从人物塑造来看,封建社会男权当道,帝王将相等男性群体,围绕朝野政争、皇权继承等主题展开明争暗斗,几乎没有女性的话语权。而在宫斗剧中,女性话语权得到了大幅度提升,矛盾主题也由主导话语权的男性转移到女性。简而言之,通过深度刻画女性人物,宫斗剧完成了叙事主体的转换。
但某种程度上来看,宫斗剧是女性视角下的“权谋剧”。在高度封闭的社会空间内,后宫有利益争夺激烈、权属清晰、并与前朝利益团体有千丝万缕关系等特点。在矛盾集中化的戏剧冲突下,宫斗剧与历史剧同样有一个最高权威——帝王,他集合了至高无上的君权以及封建等级制度下的夫权。
正因为帝王权利的至高无上,后宫资源的争斗呈现出互相排挤、争宠上位的趋势,无所不用其极的权力争斗接连涌现。只不过,溢满“男性荷尔蒙”的结党营私,被后宫“表面风平浪静、实际暗藏玄机”的争斗模式所取代。
可以说,宫斗剧的类型建构,与现代社会息息相关。曾有制作人表示:“我们只不过将这些化成一个以紫禁城为历史背景的戏,带出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而观众也乐于在追剧的过程中,完成对当下处境的衍生。如《甄嬛传》播出时,不少观众把该剧视作清宫版的《杜拉拉升职记》:“甄嬛刚刚入宫,好比刚毕业的大学生,通过父母的关系进入大企业。为了保全职位,她小心翼翼、拉拢同事,建立自己的战线,开始一步步反击,最终扳倒了最大竞争对手,成为老板眼前的红人。”当然这只是一个比喻,现代社会的职场风云到底还是不能和封建社会的帝王后宫血淋淋的勾心斗角争宠来相提并论的。
暗合国人的社会心理,是“窝里斗”还是“打怪升级”?
易中天曾指出,从《左氏春秋》到《红楼梦》,中国数千年的历史都在不断演绎着“窝里斗”。“家国天下”的中国传统社会,即便在经历了摧枯拉朽般的十年动乱和四十年改革开放,“窝里斗”的习惯依然得到了强势保留。从故事架构来看,“窝里斗”几乎是对宫斗剧最精髓的概括。
无论是开山鼻祖《金枝欲孽》,还是不断复播并走向北美市场的《甄嬛传》,抑或正在掀起追剧狂潮的《延禧攻略》,由于男性权威被置于宫斗剧的主体矛盾之外,女性争斗被限制在男权秩序内,“窝里斗”成为了后宫争宠的唯一方式。例如,在《延禧攻略》中,魏璎珞除了在富察皇后的照拂下成长,面对娴妃、高贵妃、纯贵妃等人,都是横眉冷对,使用各种手段让其“下线领盒饭”。
此外,宫斗剧里的“斗”几乎与传承千年的权谋文化划上约等号。所谓的“三十六计”等“国粹”遗产,兵家、纵横家等谋略大师,都让国人叹服。宫斗剧对权谋、谋略等文化元素的呈现,让观众身处其中细细揣摩,仿佛得到了“厚黑学”的真传。而其实用主义的利益去向,成王败寇的丛林法则,也暗含了国人的社会心理。
从另一个角度看,“窝里斗”与权谋的集大成体现,最终化作了女主角在后宫里的逆袭神话。无论人设如何变化,宫斗剧的女主角总是从低级阶层向高级阶层的曲折前进,女性成长的过程中,有姐妹情深的有力扶持、有深情男配的无悔付出,还有太监、宫女等仆役的忠心相伴。善于编制成功人生神话的宫斗剧,让人们无形对女主角产生某种崇敬。
事实上,现代社会的职场女性普遍渴求功成名就的自我价值实现,有胆识有谋略、性格刚毅坚强、在男权社会生存却又努力独立自主的宫斗剧女性形象,能够成为现代女性眼中的人生赢家,是现实女性价值标杆的典范。
古色古韵的视听享受,传递出温婉古典的美学意蕴
女性角色占有主体话语权的宫斗剧,还以传统文化韵味著称。学界对此早有研究,宫斗剧无论妆容发饰还是服装设计,或者音效声韵,都具有古色古香的传统美学韵味。其文化底蕴与艺术效果,并没有因套路化的剧情而削弱。例如《延禧攻略》里的刺绣,昆曲,满族发髻,富察皇后头戴的绒花,满族宫廷女子的“一耳三钳”……该剧精良的服化道水平,处处洋溢的“中国风”,用影像手法为大家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之美,也让国人对清代人文风俗,历史文物有更清晰的认知和了解。
宫斗剧为何风行14年经久不衰?除了上文提到的呈现传统美学意蕴、暗含社会心理、完成对现实映射等原因外,颠扑不破的情感戏,也是所有宫斗剧赖以生存的根本。且看《延禧攻略》,“不得体”夫妇、帝后CP、卫后CP、卫龙CP……强势圈粉的感情CP,足以在社交时代发酵多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