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纵向研究中,假如我们先后3次(用T1,T2,T3表示)收集了同一批被试的问卷数据。接下来则需要将同一被试不同时间点的数据一一对应起来。如果在EXCEL中通过查找ID,复制、粘贴的方式完成,不仅要花费大量时间,还会让我们极其厌倦这个过程,是一种下下策。使用软件分析是一种必然。
能做横向匹配的软件很多,如SPSS,R,Python、Stata等,虽然最终都能完成横向匹配,但从实现的难度、速度、清晰度、准确性上来说,都存在一定的弊端。特别是对于小白来说,所需要的学习成本过高。
难度。R,Python、Stata一类的软件,要写代码完成,即使在网上找现成的代码调用,也需要事先有一定的编程基础才行,这能直接劝退小白。
速度。凭借坚强的意志必然能学会,最后匹配成功,但可能几天,半个月的时间已经过去。
准确性。当匹配结果出来后,尝试质疑一下。这个结果对不对?你会发现,陈了找几个人的数据来验证一下,你几乎别无他法。而这样的验证方法存在一个巨大的陷阱:大多数软件只是一个工具,使用工具能让你输入数据后得到输出结果,这样的结果符合软件的运算逻辑,但大概率不是你理想中的结果。举一个例子,假如你在转录第2次(T2)问卷数据的过程中,将同一个姓名录了两次。又或者是T2数据中有3个姓名缺失,你都标记成了空值,或者用999代替缺失s。试想一下,理解状态下,你想要什么样的结果,再看看软件返回什么结果,这个差异是比较大的,大到不能接受,这与用软件匹配数据时设置的参数、所分析的数据有关,
清晰度。对于横向匹配结果,对数据的掌控程度是最重要的。对于匹配结果,我们想知道的很多。总的有多少数据,匹配成功多少数据,哪些没有匹配成功,为什么没有匹配成功等等。
插件下载
此处为语雀内容卡片,点击链接查看:https://www.yuque.com/wangjian-mly0p/wangjian/knu56qv2z6gkv5fx
功能介绍
为了解决上面存在的问题,彻底解放大家的双手,特开发了《横向匹配》功能
功能位置如下图:
注:因插件更新,布局调整原因,界面可能会有一些差异,但不会影响使用。
示例数据
点击上图中的示例数据,得到下面3次数据(用T1,T2,T3表示),现需要根据姓名匹配,其中,包括姓名缺失,姓名重复的情况。这些是使用其他匹配时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避免得到错误的结果。
强烈建议:在使用自己的数据套用某个功能之前,先用测试数据做一遍,掌握方法后,再换成自己的数据。
步骤
第一步:打开匹配界面,勾选需要匹配的工作表(如前面生成的T1,T2,T3)。
第二步:设置匹配变量,生成摘要
将匹配变量名放在工作表的首列,并且变量名相同,例如T1,T2,T3中的首列均是姓名。然后点击【生成摘要】按钮。
(匹配变量应该具有唯一性,这直接影响匹配成功率。除了姓名,还可以使用学号,手机号,身份证号,QQ号等。如果需要使用多殉组合作为匹配变量,可以拼接两列后,新增辅助列来实现。)
生成的匹配摘要如下图,总共分为4块数据,其中:
第一块是各次测试的匹配变量(姓名),并且重复的姓名会被标记为绿色,缺失的姓名会被标记为蓝色。
第二块是原匹配变量删除重复、缺失ID后,参与匹配的有效值。
第三块罗列出有效ID出现在原数据中的行号。这可以方便查看某个ID在某次测试中是否有数据,以及在原始数据中的哪一行。如果ID在每一次测试中均存在,则在【是否提取】列中将被标记为1(下图中有5个1)。
第四块是匹配汇总信息,包括每一次测试的样本数,变量数,成功匹配的样本数等。
第三步:提取结果
点击【提取结果】,【是否提取】列中标记为1的行将会被提出来,并进行匹配拼接。结果如下:
如何提取其他样本数据
上面测试3次,有些被试只填其中两次或一次的数据,如果也想提取这些人的信息到匹配结果中,只需要在【是否提取】那一列中将0修改为1,重新提取即可。没有行号(填“无”)的ID,将无数据。结果如下图
如何计算平均作答时间和时间间隔
此时可勾选【计算平均时间/时间间隔】复选框,并指定时间所在的列。假如作答时间在B列,效果如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