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了一位同学发来的相册,他作为牵线人,用相机记录了两个老同学选择在餐厅小聚,为的是消除多年“误会”的简要经过。
小聚的事之前已经知道,其中的一位同学邀我末席旁坐,犹豫了一下,婉谢了。理由是,两位在一起,通过面对面聊天,说点肺腑之言,有旁人在,除了见证之外,什么作用也起不了,相反当着局外人,有些话可能还说不出来,沟通有了障碍。
两人矛盾的起因,有的同学大体知道一二,事情毕竟过了不少年,要不是另一个当事人反复提起,托人撮和要聚一聚,这位当事人都不想再重新提起。
人之间产生矛盾隔阂很正常,只有双方有诚意,开诚布公通过沟通大致可以解决。当然仅靠一顿饭就想彻底解决问题也不太容易。好在吃完了,聊完了,谁也都知道怎么回事,各回各家,各过各的日子,以后见面机会有限,估计再也不会产生新的问题。
二十多年前发生的事,直到老了,才经家人提醒,要向被误解的人道一声对不起。从另一个侧面讲,总算悟性还可以,不至于把他带到骨灰盒里。
如何与人相交?古人早有言:“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君子之交淡如水 ,小人之交甘若醴”,“滴水之恩 ,当涌泉相报”,上述所言可谓恒古不变的道理,只有明白这个道理,朋友才能交到深,处的远,经得起风雨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