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开始读《全脑教养法》,主要听说该本书讲了在情绪控制上与大脑的关系,大脑真正成熟是在25岁,而情绪不稳定也受大脑的影响,因此知道孩子爱发脾气不是因为他脾气大(那天有个小朋友在我儿子有情绪时说:别理他,他就是脾气大。为此我特意听了科恩博士关于此事的见解,详见《游戏力》的读后感),一是因为他的大脑前额叶还没发育好,并不能好好处理随时出现的情绪;二是孩子可能还不知道怎么与情绪相处,如何排解情绪,甚至不知道什么是情绪,情绪如何体现在我们的感受和行为上。
这本书也适合和孩子一起读,告诉孩子什么是情绪,我们如何与他相处,还可以让孩子看插图,来了解我们大脑的各种功能,将各种功能整合了就会让我们保持在一条“幸福之河”的中央,不靠近混乱区和刻板区(两岸)。
今天(3.30)读了前两章,第1法:聆听与关注:认清情绪。(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啊,好多书的内容相通的,此法在正面管教里叫纠正之前先联接,也就是接纳孩子的情绪,但本书没有提纠正,但联接的重要性可见一斑)。第2法:经历分享:安抚情绪(此法在正面管教中类似于共情,就是接纳孩子情绪后的感同身受会让孩子的情绪得到安抚)。
今天(4.2)读了第3法:动脑莫动气,唤起上层大脑。上层怒火是一个孩子决定发脾气,是他有意识地选择行动,按下按钮开始恐吓你,直到得到他想要的东西。对于识别出上层怒火的父母来说,只有一种回应方式,不跟“恐怖分子”谈判,对于上层的怒火需要设置稳固的界限,明确的讨论什么行为恰当,什么行为不恰当。而下层怒火则完全不同。此时孩子变得心烦意乱,以至于根本无法使用上层大脑,也就是说,当上层大脑发挥作用时,还是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身体,保持理性,做出恰当的决定,而当下层大脑发挥作用,是孩子无法控制自己的身体和情绪,完全失去理智。所以对待抛出上层怒火的孩子,父母需要快速设立牢固的边界,而对待下层怒火则需要更多的耐心和安慰。当他还处在下层怒火之中,使他根本无法处理任何信息,而理性的谈话需要运转正常的上层大脑来聆听和吸收信息,所以,这时候首先做的是帮助他平息杏仁核发挥的巨大作用,(联接)待他上层大脑重新介入时,你就可以开始使用逻辑和理性解决问题。
这里还讲到了如何整合我们自己,当我们意识到自己被下层大脑接管,开始丧失理智的时候,应该怎么做呢?看下图。
这个办法对我来说是需要好好学习的,因为我经常先动气而阻断了上层大脑的机能,没有去动脑解决问题。
今天(4.3)读了第4法:越用越灵光:锻炼上层大脑。唤起了上层大脑就要锻炼上层大脑,父母要有意识的发展孩子的上层大脑,一个强大的上层大脑,不仅可以平衡下层大脑,而且对于社交和情商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它是心理健康的坚实基础。我们的任务是不断给孩子提供机会,让他们锻炼上层大脑,让它成长的更强壮,更有力量。父母要抵制住替孩子做决定,这一个很大的诱惑。抵制解决救他的诱惑,即使他会犯错或做出不那么好的选择,毕竟我们的目标不是让现在的每个选择都尽善尽美,而是让他的上层大脑在今后发展的更好。当生活中出现一些事情的时候我们避免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尽量的多提出问题,让孩子自己考虑如何去解决。这样既抵制了自己想要解救孩子的诱惑,没有直接向孩子发号施令,孩子也会感觉好很多,同时又能让孩子自己思考,锻炼他的上层大脑。
第5法:运动改造大脑:让脑子活起来。当我们的下层大脑欺压上层大脑时我们的感觉不知所措,孤立无援,这时候我们漂的离混乱的河岸太近了,所以,如果我们动起来,能量流和信息流就又开始流通了,而不会导致分裂,用身体的移动释放了部分的愤怒,能量和压力,可以放松下来。,从而向上层大脑发出平静的信号,情绪获得平衡,大脑的不同部分和身体重新以整合的方式行使职能。也就是:运动身体,抚平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