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在参加工作坊的活动时,有老师提到如何进行学情分析?对于这个问题,以前还真没从理论上想过,备课过程中我们都有根据学生学情来开展,但是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今天早上醒来,看到一篇题目为《教师应如何做学情分析,让课堂教学更富成效?》的文章,我才想起昨天的这个问题,也就引发我继续阅读文章的兴趣。
学情分析通常称之为“教学对象分析”或“学生分析”。是为研究学生的实际需要、能力水平和认知倾向,为学习者设计教学,优化教学过程,更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
学情分析是对“以学生为中心”、“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的具体落实。
那分析什么?
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分析:对所在年龄阶段的学生,看他们长于形象思维还是抽象思维;乐于发言还是羞涩保守;喜欢跟老师合作还是抵触老师;对不同年龄学生注意的深度、广度和持久性也不同。
已有的认知基础和经验分析:即学生学习该内容时所具备的与该内容相联系的知识、技能、方法、能力等,以确定新课的起点,做好承上启下、新旧知识有机衔接工作。
分析学生的个体差异:分析学生的个体差异,即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风格分析。分析不同班级和不同学生理解掌握新知识的能力如何、学习新的操作技能的能力如何。据此设计教学任务的深度、难度和广度。
分析学生对本学科学习的方法掌握情况 :教学过程不仅需要教师的活动,而且更需要学生的活动,只有教师教得最优化和学生学得最优化融合在一起,才能保证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分析学习知识时可能要遇到的困难:在备课中要努力去关注和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存在的困难和障碍,具体分析这些困难和障碍产生的原因,思考相应的具体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作为初三化学老师,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年年在初三,内容都一样,备课比较轻松。我想说这句话的就是忽视了备课中“学生”的因素,每年学生不一样,生情自然也不同,而我们所有的教学都是为学生服务的,所以研究学生是备课中非常重要的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