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小姐与回避先生恋爱了。
甜蜜
爱情是如此的甜蜜与美好,焦虑小姐对回避先生魂牵梦绕,时时刻刻都渴望与回避先生在一起,她对他完全着迷。回避先生被焦虑小姐太阳般温暖的笑容所感染,他终于不再孤单,他喜欢有她惦记,被她依靠。
平淡
三个月后,激情终究归于平淡。焦虑小姐开始不安,她期待着回避先生的微信与电话,她期待每天都可以与回避先生在一起,可是为什么他一天都没有联系她?他是不是不爱我了,焦虑小姐心想。
回避先生是个务实的人,他希望完成工作后再回复焦虑小姐。回避先生很少表达爱,他无法适应整天情情爱爱,你侬我侬。回避先生渴望有自己的空间,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这让他有安全感。
累觉不爱
焦虑小姐让自己生病了,她想知道回避先生会有怎样的反应。焦虑小姐被上司骂了,她希望回避先生能够关心她,安慰她。回避先生感到很疲惫,他觉得焦虑小姐似乎太脆弱了,整天不开心,而他总得小心翼翼。回避先生也渴望被照料,他开始逃避了。
轮回
回避先生的沉默让焦虑小姐不安,焦虑小姐的敏感让回避先生痛苦,最终他们选择了分手。
一年后,焦虑小姐又恋爱了,回避先生也恋爱了……
依恋类型,决定了你在恋爱中的表现
英国精神分析学家Bowlby将依恋定义为“个体与具有特殊意义的他人形成牢固的情感纽带的倾向,能为个体提供安全和安慰”。最初,Bowlby提出的依恋概念主要是用来解释婴儿与其养护者(母亲)之间的情感联系。但后来Hazan和Shaver将依恋理论扩展到成人的恋情关系中。他们假设,成人的恋情关系在本质上也是一种依恋。
在成人的依恋模式中,“焦虑”和“回避”是区分依恋类型的两个重要维度。一个人越害怕对方因为自己不够好而离开自己,他在依恋关系中的焦虑程度就越高;一个人不太愿意和他人过分亲近,在亲密关系中感到不安,他在依恋关系中的回避程度就越高。
根据这两个维度的变化,形成了4种依恋类型:
安全型(Secure):低焦虑,低回避。这种类型的人认为自己是值得爱的,他人也是值得爱和信任的。他们十分容易与其他人接近,总是放心地依赖他人和让别人依赖自己。一般来说,他们既不会过于担心被抛弃,也不怕别人在感情上与自己过于亲近。
痴迷型(Preoccupied):高焦虑,低回避。这种类型的人依赖于他人的赞许来获得内心的安适坦然,所以他们过度地寻求认同,沉溺于人际关系。他们认为自己是不值得爱的和没有价值的,但是他人是可接受的,总是努力赢得他人的接纳,并以此支持消极的自我形象。
疏离型(Dismissing-Avoidant):低焦虑,高回避。这种类型的人会以避免与他人发生联系来作为保护自己不受伤害的手段。他们拒绝和他人相互依赖,因为他们相信自己能自力更生,也不在乎他人是否喜欢自己。他们会更关注替代选择,会留心任何可能的其他爱情选择,更容易被新结识的人所吸引。
恐惧型(Fearful-Avoidant):高焦虑,高回避。这种类型的人对自己和他人的态度都是消极的,他们可能出于害怕被拒绝而极力避免和他人发生亲密关系。虽然他们希望有人喜欢自己,但更担心自己因此离不开别人,而一旦建立了亲密关系,又往往会过度担心伴侣会离开自己,整天提心吊胆。
依恋类型并不是一个绝对的分类,每个人都可能会有不同程度焦虑与回避。在亲密关系中,无论你属于哪种依恋类型,选择一个安全型的恋人无疑都是一个最好的选择,因为安全型的恋人会“及时给予我们回应”、“温暖”、“对我们的需求敏感”,我们能从安全型的恋人身上获得安全感。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焦虑型与回避型往往会彼此吸引。因为我们会下意识地寻找那个让我们重复体验不安全依恋感觉的人,即我们会不由自主地寻求我们已经熟悉的依恋模式。
所以,糟糕的恋爱经历往往一再重复,焦虑小姐与回避先生又恋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