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看了那个火爆微信的视频,和大部分人一样,心里有一种拍手叫好的痛快感。
1
记得从小,我们就被教育要做一个慷慨,和蔼,有道德心的人。和平,忍让的词语一次次灌输进我们的思想。我们不能否定教育给我们带来的正面价值,但这些教育与社会加在我们身上的条条框框,在某些场合,被某些人加以利用,就成了束缚我们心灵的枷锁,让我们咬紧牙不能开口说出心里话,做出一些违背自己意愿的事。
因为不好意思才去做一些违背内心的事,其实就是对自己不够自信,不能够清楚的认识自己。我们害怕别人用异样的眼神看着我们,指责我们,怕别人不喜欢我们。才努力的想要去给别人留下一个“我是好人”的印象。当你能够明确自己是一个什么人,你就能打从心里说服自己;“我就是这样的人,不需要靠别人来肯定我。”即使你没有违背自己的意愿去做一件他人要求你做的事,你也能自我肯定。
2
去对别人好的前提是,你要先懂得对自己好。你不可能去给予别人你自己都没有的东西。所以,不要再因为“不好意思”,而让自己受委屈,让孩子受委屈,让你最亲近,最爱你的人受委屈。
有一些父母从小对孩子灌输一种思想,说你要慷慨,为人友善。当别人家的熊孩子来到家里,抢孩子玩具的时候,父母也都会说:“给他玩一下吧,你要乖一点”。甚至借机教育,搬出一大堆哲理,增加说服力,又能显示自己的才识。孩子还是不肯让,父母还觉得丢脸,当着别人的面指责孩子吝啬。有的父母甚至还大声呵斥孩子,将玩具一把抢过,然后嬉皮笑脸的给朋友的孩子送过去,再补充上一句:“小孩子真不懂事。”
他们以为在别人面前表现出一种慷慨,牺牲自我的样子很伟大,能给人一种他很友善的感觉。他们不会知道他们阿臾奉承的样子在别人看来有多可笑,同时还让自己的孩子内心受到深深的伤害。这还会给孩子造成一种误解,他们长大后会认为不管做什么事自己都应该要牺牲,成就别人,以一种卑贱的姿态。
3
以前每当别人找我帮忙的时候,我心里都会说“不”但我不知为何嘴上已经回答了“OK”。明知道自己懒得去帮忙,有时候自己明明已经够忙了,还是会害怕拒绝,害怕别人的眼光。控制不住的答应,应该说是不懂得如何拒绝,搞得自己一边帮忙一边还心里很烦躁。每每告诉自己下次我一定拒绝了,可到真的有了下一次,还是会把那个已经到嘴边的“不”字生生吞下去。不懂得拒绝,就算再委屈那也是“你活该”。
在遇到别人家的熊孩子顽皮捣蛋时,我都会和他们的父母投诉,然而有一些父母会用一些“孩子不懂事”,“你不要和他计较”等话来搪塞我,或者做做样子的对孩子说了一句无关痛痒的话,就当没事了一样。大部分孩子会做一件事都是经过父母默许的,在受到他人指责时,父母还时常会把孩子当挡箭牌,认为是孩子就可以无理取闹为所欲为。在看到别人无奈闭嘴的时候还洋洋得意,继续在下一次用此招式,屡试不爽。有熊孩子必有熊父母。如果现实中也能像那个视频中一样,可以一口气把孩子和他妈都踢飞了,那是能让多少人振奋的事啊。
4
每一次在公交车上,有看到老人家上车了我心里都会思量着要不要让。有时在我之前就已经有人给他们让座,有时我也会给他们让座。但当你带着全身疲劳在坐公交车时,你一定会明白那种,不想让,又“不好意思”的感觉。后来我都会看老年人的年龄和身体状况来决定要不要让座。那些年纪稍微大的阿姨,她们年纪不算很大,身子还很硬朗。我看到有些人急匆匆的给她们让座,但我不会。即使没人给她们让座我也不会让。因为我觉得她们不是最需要的人,她们和我们年轻人一样,可以在车上站得很稳。当然,对于那些老人家,站在车上可能会不稳身体容易受伤的,我们是很合理的去奉献的。
当你能对一件事情做出选择并且是真真实实遵从内心的,你会有一种自豪感。因为你终于能对自己负责任了,终于能为自己做主,不受他人眼光的绑架。
5
很多人会因为要不要去做一件事纠结很久。当你看清自己内心真正的需求,你就能快速的做出选择。在你想做一件事身体却做出抗争的时候,很明显你的本意在告诉你不要那样做。除非你全身都在不断的说“好,非常好,我很乐意”,那么这件事是你真心想要去办的。
当传统的观念与现实许多问题出现碰撞产生矛盾的时候,我们不需要去证明哪一个是对的哪一个是错的。只要遵循自己的内心,在不违背道德法律的情况下,让自己活得舒服快乐,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