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团队网初29期网中29期王旭坚持打卡第143天
青春期,文学家称之为“人生的花季”,社会学家称之为“多事之秋”,犯罪心理学家称之为“最危险的年龄”
青春期的叛逆,是父母教育路上的“第八十一难”
顺利度过了,教育基本上取得正果,从此很少再有教育的难题;
然而,很多父母恰恰就是在这一阶段栽了跟头,被青春期孩子“折磨”的“体无完肤”“焦头烂额”“濒临崩溃”。
01
闺蜜给我分享了她的经历:
进入青春期后,孩子上课不认真听讲,偷偷玩手机,老师三天两头就找家长,闺蜜现在班也不想上了,几乎每天都处于焦虑状态;
闺蜜说孩子之前不是这样的,自从上了初一后,就变得沉迷手机,成绩也一落千丈。
有时候玩得时间太长了,她就会说他两句,结果孩子非但不听,还和她发生争吵。
最近这段时间,她们母子俩吵架更频繁了、她强行夺了孩子的手机,甚至打过孩子,最激烈的一次,孩子为了抢手机竟然把她推倒了。
她说:我真的是因为没招了才打的孩子,我无时无刻不在想儿子到底是怎么了,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我到底该怎么做才能改变他?
孩子的问题只是果,因在父母身上。
闺蜜的心焦我们都可以理解,但用错了方法,只会把孩子逼得越来越叛逆,越来越不愿接受教育。
就像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文·马歇尔说的:
“当我们种下的花没有我们预期的长得那么好时,我们不应该怪花,而是从自己的种植等方面寻找原因。”
大多数沉迷网络世界的孩子,往往都是不愿意面对现实世界。
因为成绩差,因为经常被批评指责,他们看了太多父母和亲人失望的眼光,对现实越来越沮丧,对自己越来越自卑。
所以,他会寻找另一个世界去满足自己,用激烈的网络游戏麻痹内心,用通关和积分来满足自己的虚荣感。
因为他们得不到父母的理解,他不懂得要如何表达自己,只能用自己的方式反抗父母。
——改变孩子的唯一方法,就是父母的成长和学习。
孩子是独立的个体,我们要正确引导孩子,让他更有信心去追求自己的人生。
在他想玩耍时,父母愿意当玩伴,陪他一起了解这个世界,一起探索未知领域。
在他感到失落时,父母一直陪伴在身边,不断鼓励他,支持他,渡过成长路上的种种难关。
这才是孩子最需要的,而不是一台冷冰冰的手机,也不是一个个让人眼花缭乱的游戏。
“耐心+认可+鼓励”这六个字看来容易,但需要父母下定决心、沉得住气。
02
无独有偶,《妈心理成长学院》一位妈妈曾经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
孩子不爱上学,沉迷游戏、甚至瞒着父母在学校搞起了“地下恋情”,比闺蜜家的孩子情况还要严重;
这位妈妈开始苦口婆心地劝他上学的时候不能谈恋爱,会耽误学习,只是孩子不听,说得多了,这位妈妈就开始对孩子发脾气,日常的沟通也变成了训导;
最终把孩子逼得急了,对妈妈大打出手,用力喊出:“你什么都不懂,整天就知道吼我,根本没有资格管我”然后摔门而去,留下呆住的母亲。
其实,孩子喊出的这句话已经反映了问题的症结,让这位妈妈开始反思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是否是对的;
现在,这位妈妈在妈心理的《青春期厌学与逆反破解训练营》学习中,已经了解到:
青春期的孩子出现了叛逆、厌学、早恋、沉迷游戏等问题,根本原因都是家长对孩子内心不了解而采用了错误的教育方式导致的。
因为成绩差就不停地唠叨,因为想玩手机就无尽的训导,因为对女孩子有爱慕就无休止地指责等等都会让孩子产生抗拒心理,继而反感和父母交流。
因为他没有得到尊重和理解,内心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心理的负面情绪也无处发泄,所以父母越管束孩子就会越叛逆;
在课程中,这位妈妈知道了青春期心理需求有:
1. 情绪包容;
2. 尊重和支持;
3. 需要更多的社交;
4. 释放攻击性;
5. 正确引导。
经过不断地学习并且和老师交流,妈妈慢慢学会了跟儿子建立起了心灵的链接,形成了一套跟儿子有效沟通的模式,孩子原先的问题都在逐渐改善,学习成绩也慢慢地恢复到了正轨。
曾经老师眼中的问题少年,正在慢慢地发生变化,朝着一个积极、阳光、自信的方向改变。
03
无数案例和研究表明:
青春期孩子的问题,是父母和孩子问题的集中呈现。
只有看清问题背后的症结,才能帮助孩子补充童年时期缺失的心理养分,通过修复亲子关系,帮助孩子平稳地度过青春期。
然而遗憾的是,很多父母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只是陷入了“改造孩子”的迷途中。
默薇老师说:青春期,是教育孩子的最后一个机会。
好的教育,应该是父母通过孩子这面镜子,不断发现自我、修正自我、挖掘自我,并用一个全新的“我”来为孩子做示范和表率。
弄清楚孩子各种问题背后的原因,再帮助孩子渡过这个“难关”,为孩子顺利发展成人奠定基础,也能更加巩固亲子关系
如果没有妥善处理这些问题,会给孩子一生埋下难以愈合的伤口,而父母也错过了教育孩子的最后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