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儿童心理学手册》第六版第三卷第9章【自我】)
整体自我评价与具体领域自我评价的性别差异
越来越多的研究对较大儿童、青少年和大学生量表分数的性别差异进行了检验。绝大多数对性别差异与相似点的研究结果都非常一致。其中一个重要的共同结果是,从儿童中期或晚期开始,女性的整体自我价值水平都低于男性。我们在各个年龄层次都得到这个结果,但这种差异在青春中期至晚期最为明显。Kling、Hyde、Showers 和 Buswell 对自尊性别差异的一项大型原分析研究证实了这一结论,其中15至18岁男性的平均得分优势最明显。在他们的原分析中,这些差异都是显著的,但许多研究样本中的差异强弱各有不同。有趣的是,虽然女性的社会地位从 20 世纪 70 年代到 90 年代似乎有所提高,但这种性别差异模式一直没有改变。
Kling 等对引起这些性别差异的原因作出了多种推测。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学校环境对性别角色刻板印象的强化。男孩的社会化强调主导支配,而女孩更多被导向共同的社会活动。女性影响他人时更多采用的是有礼貌的建议方式,而男孩更多用直接命令的方式来影响他人。不同的策略也使得两性交往出现了失衡,男孩会忽视女孩尝试与男孩互动或对男孩产生影响的企图。Kling 等研究者推断,女孩的总体影响力和获得重要资源的能力可能使她们感到自己的重要性和力量都比男孩略逊一筹,在两性同时存在的群体中格外如此。这会对她们的自尊产生不利的影响。Maccoby 的研究报告显示,这些差异最早出现在学前期。
Kling 等还提出,参加运动的机会差异也会导致自尊的性别差异。虽然美国教育修正案第九条给了女性更多参与体育运动的机会,但男性运动员和运动项目仍然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和更高的地位。而且许多女孩也因为害怕损害自己的女子气而没有充分利用这些选择机会。但研究显示,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参与体育运动者的自尊都要高于那些不参与者。我们的研究结果还显示出两性运动能力知觉的显著均分差异,男性更占优势。
J. Crockwr 和 Major 的社会烙印与自尊的理论模型也提出了对于自尊的中度性别差异的另一种解释。女性的社会烙印通过以下方式保护了她们的自我概念:
(1)将感知到的负性反馈归因为对本群体的偏见
(2)将自己的成果与本群体劣势群体而非优势群体比较
(3)贬低本群体不擅长的领域并抬高本群体擅长的领域
Kling 等也对自尊的性别差异提出了有力解释。与我们的解释相同,他指出对外表的知觉和整体自我价值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其相关指在大量研究中都落在 0.66 至 0.82的范围内。我们在别处发表过与 Kling 相似的观点,对外表的重视度和评判外表的严苛标准的共同作用会导致女性严重贬低自己的长相。电影、杂志和电视都追捧的模特外表靓丽到无法企及,部分原因在于这些外表大多都是特效处理、电脑模拟的产物,或者是不同模特和电影明星身体的不同(最佳)部位的组合的“效果图”。很少宣传女性身体健康为合意的重要性,而是以高挑的身形加上丰满的乳房为魅力,它成为了近十年来的女性理想外表标准。
我们在别处对13个较大儿童和青少年的相关数据进行了描绘,结果显示了明显的性别差异。女孩在外表和运动量表上得分只有总分的一半,而男孩在两个量表上的得分都显著高于女孩。
此外,在那些外表和运动能力的性别差异程度相似的国家中,这种结果模式都非常明显。因此,除了在美国的研究,其他英语国家的研究也发现男性儿童和青少年对外表知觉和运动能力的知觉更占优势,比如英国、澳大利亚和爱尔兰。在许多非英语国家中也记录到非常相似的模式,其中包括瑞士的法语区、意大利、荷兰、中国、日本和韩国。
运动能力和吸引力领域知觉的男性优势模式会持续到大学阶段,并且这两个领域之间似乎存在相互作用。我们的研究数据表明,女生对自身外表(M = 2.57)和运动能力(M = 2.67)的感觉明显劣于男性(分别为 2.88 和 3.00)。而其他以大学生为样本的研究也报告了相同的性别差异。
研究者认为导致运动能力知觉的性别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运动历来被认为是一种男性主导的领域。男性参与运动竞技的机会比女性多得多,有更多机会发展自己的身体技能。并且,男性体育明星是许多男孩和男性青少年纷纷仿效的强有力的讲角色榜样。尽管也有女性在体育界有所成就,但总体上来说,女性运动员并没有被主流文化中的女孩和女性青少年视作角色榜样。
不同于绝大多数体型强健的女运动员,美国现今的女性角色榜样是那些骨瘦如柴的美女。此外,魅力女性的标准形象让人非常苦恼,因为绝大多数本土文化中的女孩和妇女都无法达到这些标准。这种绝大多数女性都遥不可及的理想形象导致的结果是,女性明显感到自身外表的不足——正如研究所得的结果。
研究还发现了对外表的文化标准的坚信度和青春期女孩的身体发育对相关领域知觉的作用。早熟女孩的自尊明显低于那些发育时间更正常的女孩。在以瘦为美的当今社会,早熟女孩必须面对自己较胖、胸部和臀部都更为丰满这一事实。由于外表不符合文化主导的标准,早熟女孩的自尊受伤,使她们认为自己过于肥胖。早熟的情况还会导致社会问题的出现,因为女孩还没有在心理上做好应对提前性发育及因此带来的嘲笑的准备。Williams 和 Currie 的研究发现,在这一阶段可以结合两个指标来预测青少年的自尊:
(1)体型(“我太胖了”,而晚熟少女会感到自己太瘦
(2)对外表美丑的整体自我知觉
此外,同时考虑两性的研究表明,女孩和男孩的青春期发育变化有着不同的体验。男孩的变化表现出男子气,他们对变化的满意度更高(如,长高、更强壮、嗓音变得低沉)。相反,女孩失去了发以前的身材(当代社会非常重视的纤瘦状态),全新的性发育状况让她们深感苦恼。
对自己身体不满的现象是非常危险的,它可能会导致诸如饮食障碍行为等心理健康问题。大量的研究结果证实,身体满意度低还会导致抑郁症的发生。Pollack 的研究报告指出,身体满意度和抑郁症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性。认为自己体重正常者的抑郁程度低于那些认为自己过重或过瘦者。在相关的一项研究中,Furnham 和 Calnan 的研究结果表明,超过2/3的女性青少年不满意自己的体重。所有的女性都希望自己再瘦一点。与之不同的是,有38%的男性希望自己的体重能有所增加,31%希望能够减轻体重。部分男性希望增加体重的原因在于,他们渴望变得更强健,拥有充满男子气的理想的倒三角体型。
近年来,男性比拼的战场也在发生变化。以往对男性魅力的评判依据不仅仅是外形,更在于他们是否有钱、有身份和地位。他们比女性拥有更多表现魅力的纬度(海湾战争后,在一项由女性投票的杂志票选中,Norman Schwartzpokf 将军被评为美国最性感男人)。但这是15年前的情况。我当我环顾四周,将自己置身于当代对性别的研究文献和广告杂志中时,我的直觉告诉我,这一趋势正在迅速发生变化,我们的社会对男性的外形要求标准也在不断提高。男性的外形标准变得日益重要和严格,尤其是在美国文化中。从儿童期开始,肌肉、腹肌、二头肌、倒三角形和毛发(头发及胡须)都必须符合严苛的衡量男性魅力的新标准。健体中心和整形医生在当代社会大赚特赚。当人们越来越重视外在,重视自己的身体甚于自己的信心时,心理的自我又将如何呢?
回到刚才提到运动能力和外表的性别差异的总体模式,对某些特殊女生亚群体的研究也验证了这种男性优势模式。例如,P. Crocker 和 Ellsworth 在大学生的一项研究中,专门对一群体育专业的学生进行了检验。他们发现这一群体中的女性对自己运动能力的知觉整体上显著高于普通样本。而且在所有体育专业的学生中,运动能力知觉没有性别差异。但是,体育专长带来的优势并没有迁移到外表领域。在外表领域,体育专业的女性对外表的自我感觉仍然明显劣于男性。Marsh 和 Jackson 的研究得到了相似的结果。从高中阶段开始,女运动员的运动能力的自我感觉就优于非运动员,但两者对外表的知觉不存在显著差异。
我们还在多个青少年样本中发现,性别取向对女性的知觉影响特别大。女子气取向的女性(她们认同女子气的性别角色刻板印象,拒斥男子气的特征)对自己的运动能力知觉(M=2.41)和外表知觉(M=2.43)比兼具女子气和男子气的双性化女性(分别为 2.92 和 2.87)更负性。双性化女性的得分与男子气或双性化的男性的得分没有显著差异,后者在两个量表上的得分在 2.92 至 3.18 之间。因此,女子气的女孩特别容易对自己的身体产生负面评价。由于她们认为运动是男性的领域,她们会回避体育活动,因而无法发展起相应的运动技能。更重要的一点是,女子气取向可能会使她们非常看重自己的外表。对这个领域的专注会更加凸显达到那些受到文化追捧的、不切实际的美貌标准的难度。其导致的结果是,与双性化女性和双性化或男子气的男性相比,女子气取向的女性对自己外表的评价要消极得多。因此,单纯的不与男子气特征相结合的女子气可能象征了在这些身体领域的障碍。需要指出的一点是,女子气的女孩对学业能力的直觉(M=2.80)也显著差于她们的双性化女性同伴(M=3.14)。对果断性和竞争力等男子气特征的回避和对联系和关系他人等人际特征的认同会转移她们对学业的注意力。但因为重视人际关系,这种女子气取向使她们对自己的社会接纳度和品行表现的知觉堪比双性化女性。
对其他领域中的性别差异研究还发现,男大学生对创造性的自我知觉显著优于女大学生。在我们的研究中,创造性的性别差异也接近显著水平。尽管女大学生对一般智力能力和学业成绩的知觉与男性无异,但她们对自己的创造性的评价的确不如男大学生高。性别社会化研究指出,男孩在探索和创造发明方面得到更多的鼓励和机会,这些有利于男性在大学阶段对自我创造性知觉的提高(因为对较大儿童和青少年的研究工具中不包括创造性这一领域,因此无法确定较小年龄段的性别差异)。
在一些国内外的性别差异研究中,女孩对品行表现的自我知觉优于男性。两项以大学生为对象的研究发现,女性在道德量表上的得分较高。但也有些研究没有发现品行和道德存在性别差异。即使在研究中得出了性别差异,其程度远远不及运动能力和外表的男性优势知觉。国内外对整体自我价值的研究都没有发现性别差异,或者男性略占优势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两性对个人的整体价值的知觉非常相似,分数通常在3.0左右。总之,这种结果模式表明,男性对运动力和外表吸引力的自我评价明显占优。在大学阶段,男性对自身创造性的评价高于女性。这种差异得到了大量样本的验证。在女子气女孩与双性化或男子气取向的男性之间,这种差异更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