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是什么?
1
为何有的事物很美,有的却是空有形式,毫无灵魂,怎么去看待美?
李泽厚教授给了一个恢弘大气的答案,很惭愧地说,这本书中有几百个字不认识,现查的字典。
每一章节都读得很艰辛,因为太宏大了,书中的文字太美了,思想又太深刻了,不沉下心来,根本看不懂。
是的,没有夸张,不用心看不懂。
2
一个人得有多大的文学素养、知识储备和思维体系才能写出这样一本书。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从美学的角度去欣赏。历史积聚的不是出土竹简,不是殷商文字,不是唐诗宋词,而是五千年东方人类的灵魂。
美,这个抽象的字眼,变得具体,变得自然而然,变得成为了历史和生活本身。
3
看书的时候一直在查字典,也在查阅里面的人物典籍和名句,自己的文学素养还是太低了,好多好多东西,知道的是表面。更多更多东西,连表面都不曾听过。
现在明白为什么专家学者对着一卷书或一幅残画能欣赏那么久了。
因为在我们眼中不过是物品本身,而在内行人眼中是故事、是历史、是美的积淀、是太多太多的内涵。
而不具备这些知识和眼界的人,根本不懂,夏虫不可语冰。
幸好人生还很长,还有很多时间去学习,去增长见识。
希望自己不要成为余秋雨《文化苦旅》中《道士塔》里的道士,面对美轮美奂的壁画只觉得扎眼,粉刷成白壁才满意。
4
用了两个月才一点一点啃完第一遍,带来的触动太多了,原来那些不起眼的图案,有着丰富的历史人文内涵,原来美是在螺旋中上升。
原来一代代的人民大众就是美的根基,原来人就是在创造历史中,没有人能超越历史创造美。
但也无需在意,因为历史正是人的根基和土壤,正是大家的作品。
自己从没遇到过如此美学积淀的人,所以读书的时候,真羡慕李教授的学生能够现场听课。
但也无需介怀,因为发达的网络让普通人也能接触真正的大家思想和作品。
这本书会继续读下去,太多内容还值得深深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