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下的就是怎样活的问题了。这种迷茫不是某个人某个时间段的权利,它常常会在雨后或者晴天,在深夜或者黎明,悄无声息地扰乱你的思绪。
2017.8.8 星期二 阵雨
立秋后的第一场雨,带来空气的湿意,透过窗帘的光线阴暗。
假期,每天醒来都要在7点半以后了。起来洗漱和吃完早饭,大概在8点。去买菜,菜场里各摊位转一转,今天买了素的菜椒荤的鸭胗,回来安置好就是9点多。
这些不得不干的事情结束,时间就属于自己了,时间很多。
昨天读到深夜1点的那本书接着拿起来读,好像到了20世纪早期的战场。书中人物众多,叙述一战过程才是本书重点,却是由每一个人物命运的推进来展现的。五个家族交替描写的叙述方式看起来有点吃力。这部书共三册,却只借到二和三,看得有点混乱。
读累了,拿起手机,刷一下微信,朋友圈里有各种消息。有的感兴趣,读了还回复一下;有的人会一时发好多条,关掉了几个总是发微商内容的,或者刷屏一样不知发多少条无营养的内容的。对微信这个平台是又厌倦又依赖,想戒掉却一直被牵动着,好像不去关注,跟世界就失去了联系一样。
也读到了很好的几篇,两个高中毕业生就教材改编中增加了文言文这一情况进行辩论,看得非常过瘾,某些内容还没看懂。对看不懂的,一般都带着点崇拜。想起前两天看到的一篇写作指导的文章,五个小标题实显作者对生活的认识与对写作思路的归纳功力深厚,多读几遍才消化。
接着就差不多是做午饭的时间,顺便把喜马拉雅的音频打开,正在听连载。淘米,洗菜,做菜,断断续续听得不太连贯。今天讲到学校规模这类的内容,感兴趣,坐下来重回开头再听一遍,顺便发个朋友圈推广一下。
吃完午饭,接着看书,一阵瞌睡袭上来,就扔掉书籍,倒在枕上进入梦乡。
被惊醒,雨又下起来了,密集的雨点敲打窗棂、树叶、地面,发出各种声音,非常嘈杂。
因为最近每天都写一点文字的关系,渐渐地素材却没有了,灵感也常常像跳动的磷火,似有似无,飘忽不定。其实这种写实类文章非常冒险,就是把自己的思想和生活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或者说生活题材很多,但没有亲历,凭目前的功力是写不好的;而很多有体验的内容,又觉得是隐私,不愿意暴露在别人面前。于是就处于想要写点什么,却不知写什么的尴尬之中。那些皇皇巨著,都是作家经过多少年对生活的积淀和对史料的搜集才完成的。自问没这样的信心。
也常常浮想,如果当初选择的不是这个职业,这条路,那我会在哪里,做着怎样的事情,遇见怎样的人,有着怎样的命运,跟现在有多大程度的不同?没有答案,因为只是假设。
网络让人接触到各种思潮,了解各种人物的生存状态。阅读和见识越多,越觉得这是一个表面平静、其实混乱的时代。而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哲学三问,想不明白。或者就这样做个愚蠢的人,满足于现状;不甘心,可是又能去往何方?
“剩下的就是怎样活的问题了。这却不是在某一个瞬间就能完全想透的,不是能够一次性解决的事,怕是活多久就要想它多久了,就像是伴你终生的魔鬼或恋人。”
那个坐着轮椅的作家如是说。这种迷茫不是某个人某个时间段的权利,它常常会在雨后或者晴天,在深夜或者黎明,悄无声息地扰乱你的思绪。
站在阶前,清凉的风吹来,雨渐渐变小。暮色渐合,院子里枯了一半的花和树,沉默无语,似乎在渐渐苏醒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