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加林是一个在人生路上的艰苦跋涉者,而不是一个已经走完人生道路的单纯的胜利者或失败者。他的内心深处的矛盾和发展变化,触发着青年朋友的思索,究竟应该怎样认识复杂的人生。
人生正如一出戏,逼着每一个徘徊在十字路口的人做出戏剧性的选择,这些选择,或源于理想,或屈于欲望。
《人生》问世三十余年,我们能记住的还有什么?
就像寒冷的冬天突然来了一样,高加林从人人尊敬又体面的知识分子变成了只能下地挣工分的农民。他热爱文学,他渴望知识,他想改变,但每个人都清楚,他打心眼里不想扎根在这片土地上。
所以,他自甘堕落,却又在巧珍向他倾诉时捡起了仅剩的一点优越感。或许他从来没有爱过巧珍,只是将虚荣心的满足感当成了爱的愉悦。之后,走后门成为通讯干事,和亚萍恋爱抛弃巧珍,被揭发又回到村里,只是,巧珍已嫁为人妇,曾经的爱情烟消云散。
很多人这样以为,是高加林的咎由自取让自己成为了一场悲剧。他自始至终带着一种“清高”,他瞧不起没有文化的农村人,强烈的自尊心让他的虚荣心越彭越大,他向往大城市,他喜欢有共同话题的人,他不愿意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可是,如果高明楼不给自己的儿子走后门,高加林的教师职位就不会被顶,那么之后的一切也都不会发生。我们总是习惯谴责别人,习惯把过错归于一人,却从来不考虑究竟是什么导致了一场悲剧的发生。
<人生>这个故事,就像一场舞台剧,把现实世界的善恶美丑毫无保留的呈现在了我们眼前。我们何尝不是生活里的另一个高加林,一边在顺风顺水时沾沾自喜,一边在当头一棒时自暴自弃,一边期望着自己改变世界,却还要一边在现实的残渣里摸爬滚打。
生活总是这样错综复杂,充满矛盾,时不时顺利的让人感觉茫然,又时不时的给我们一棍,但我们还是要热情的活下去。
人活一生,好多个三百六十五天,能够选择的可能性很多,值得去爱的东西有很多,总不能因为一个不满意就放弃。
高加林又回到了村里,<人生>到这里结束了,可是谁又清楚以后的路呢
在这片土地上,即便有再大的绝望也仍要抱着哪怕丁点的希望,就像人知道自己最终都会死去还不是照样努力的活着。
我三年前高二时候第一次读《人生》,那个时候的感受是,我们不能做高加林那样的人,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道路上都有好多岔路口,可能一不小心就会走错路。可是,现在才逐渐明白,谁不是那个困在生活里的高加林,有梦想,抵挡不住欲望,不完美,不成熟。其实,即便不小心走错路,最不济也就是回到原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