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得体的成熟

罗曼·罗兰说:“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真正得体的成熟,不是世故,不是圆滑,不是经受挫折之后的苟且。成熟是内心真正变得宽厚,而得体的成熟是:知世故而不世故,历圆滑而留天真。


知世故不代表讨好,不代表八面玲珑,更多的是尊重,尊重对方的同时,更尊重自己。


生活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这才是得体的成熟。



知世故而不世故,处江湖而远江湖。


《晋书·阮籍传》中记载,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虽位居高官,明理知世故,但生性洒脱,不受拘束。


他遇见那些附庸风雅,严守礼俗之辈,从来不会正眼相看,只是简单的斜眼一撇,这就是所谓的“白眼”。


只有遇见他的知音,才会高兴地抬起头,用正眼去看人,所谓“见青眼”。


阮籍母亲病故,嵇康的哥哥嵇喜前来吊唁,阮籍翻着白眼,致使嵇喜不快而去;嵇康知道后,由于了解阮籍的性情,就干脆提着酒坛抱着琴,前去看望他,阮籍果然变得很高兴。


知世故而不世故,明世俗而不受世俗浸染。小隐隐于山,大隐隐于市。



《菜根谭》中有句话:“势利纷华,不近者为洁,近之而不染者尤洁。”


在这个纷杂的社会,我们要生存,就必须要和人、和事打交道,这个过程中,把握好尺度的同时也要保留真实的自我,也就是所谓的知世故,而不世故。


这不是轻而易举做到的,而是走过千山万水去感悟和修炼的结果。



苏轼在63岁穷困潦倒之时,还写下这样的诗句:


寂寂东坡一病翁,白须萧散满霜风。

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哪知是酒红。


先说自己衰老,又借小孩子之口调侃,酒后的潮红被误认为脸色红润,用自嘲来排解晚景凄凉的失意。


一个人未经世故,容易在逆境中沉沦,也容易苛以待人,而饱经世故而不世故的人,见过生活凌厉,依然内心向暖。


才能像苏轼这样,深谙“沉舟侧畔千帆过,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道理,更显得曲折坦荡,情趣风生。



周国平在《灵魂只能独行》里说:


许多人所谓的成熟,不过是被习俗磨去了棱角,变得世故而实际了。那不是成熟,而是精神的早衰和个性的消亡。真正的成熟,应当是独特个性的形成,真实自我的发现,精神上的结果和丰收。


如果你的心能够容纳无限的经验,虽然饱经世故,却又能维持单纯,才能发现真实的自我,获得精神上的结果和丰收。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愿我们都可以做一个不卑不亢,不忘初心,内心向暖,知世故而不世故的人。


因为知世故而不世故,才是最得体的成熟。


愿你我共勉!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生命时刊,获取更多新鲜资讯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广陵散》 电影剧本 2016年4月9日星期六 2016年夏衍杯参评剧本作者登记表 《广陵散》 电影剧本故事梗概:...
    静闻鱼读月槐花语阅读 3,270评论 1 4
  • 第一幕 公元二四九年春 黄门侍郎钟会在嵇府门前已经踱了数个来回,只见他时而走到门前意欲叩门...
    我就是上官良i阅读 2,585评论 18 44
  • 有些人即使天天在你身边,却像隔着太平洋;而有些人虽然隔着太平洋,却像时时刻刻在你身边,你们的人生不会因为距离而没有...
    生烟阅读 1,216评论 2 0
  • 五月一日,天气晴朗,我坐在营盘山广场一株不知名的银杏树下。树荫遮阳,躲在下面,甚有几分惬意。清风几缕,心中烦躁之气...
    枳霖阅读 489评论 0 3
  • 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其实很深奥的问题。同样的两个词四个字,只是颠倒个顺序,竟然意义完全不同。用爱体验苹果树下于总的诠释...
    元初阅读 187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