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资料】
这是一篇新闻特写,发表于1982年11月25日《光明日报》由夏浩然,樊云芳采写。仅540多字的特写,记者别具匠心地选用了百余个动词,堪称精当运用动词的新闻经典。30多年了,今天再来读它,依然觉得比赛像刚发生的一样,现场动感十足,是那样的真切感人,它不仅让我们了解了新闻而且具有美学价值,因此作品被评为当年好新闻“一等奖”。
新闻特写。特写本指摄影中“放大了的近景”。在新闻学上,特写是截取新闻事件、新闻人物在特定场合中的“片段”“剖面”或细节,做形象化的再现与放大的一种新闻体裁。新闻特写通过一个片段、一个场面、一个镜头,对事件或人物做出形象化的报道。
【新知积累】
1.生难字
优雅(yǎ) 掠 (lüè) 过 翘 (qiáo) 首 屏 (bǐng) 息
一刹 (chà) 那 慷慨(kǎi) 哧 (chī) 地 悄 (qiǎo) 然
2.词语
翘首:抬起头来。
屏息:暂时抑止呼吸。
酷似:好像。
慷慨:大方,不吝惜。
轻盈:形容 女子动作、姿态轻柔优美。
由衷:指衷心的,出自内心的,不是假装的。
如梦初醒:像刚从梦中醒来,比喻过去一直糊涂,在别人或事实的启发下,刚刚明白过来。
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
【文本研习】
目标1:了解新闻特写的有关知识,明确新闻特写的一些特点。
*1.新闻特写与消息有什么异同点?
【思路点拨】要弄清楚这两种文体的概念,可以从二者的名称着手。新闻又叫消息,新闻特写其实也就是消息特写,消息与消息特写的区别在“特写”二字。
【理解突破】相同点:二者都是 的范畴,都要真实地报道新闻事实。
不同点:消息,要迅速、及时、真实、准确地报道新闻事件的全过程。而新闻特写不要求报道新闻的全过程,只抓住新闻过程中的 对事件或人物做出形象化的报道,可以借助一些 手法。
(新闻特写与消息有什么异同点?)
目标2:认真阅读课文,品味文章优美而生动的语言。
*2.赏析“如梦初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澎湃的激情”一句的妙处。
【思路点拨】赏析句子通常要理解句子运用的手法以及采用的句式特点,还要联系全段、全篇,推敲其中的重要短语和字词的含义。
【理解突破】这里使用了 的手法,“ ”写出了观众被吕伟的优美的跳水动作所陶醉,沉浸在艺术享受之中;“ ”,写出观众被吕伟的表演征服,用鼓掌和欢呼表达澎湃的激情。这样的手法,把气氛推向高潮,让读者有一种酣畅淋漓的精神享受。
(赏析“如梦初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澎湃的激情”一句的妙处。)
目标3:理解主标题的作用。
3.本文以“‘飞天’凌空”为主标题,有何妙处?
【思路点拨】由文题中的“飞天”联想到敦煌壁画上的“飞天”,就能够理解作者把吕伟跳水的美丽姿态比作飘飘欲飞的仙女的用意。
【理解突破】敦煌著名的壁画飞天画的是飘飘欲飞的仙女,记者将“‘飞天’凌空”作为本文的主标题,比喻跳水姑娘吕伟 。这样不仅增加了 ,同时还吸引了读者的眼球。
【重难点归纳】
1.多镜头综合运用
本文在写法上采取分镜头、慢镜头、特写镜头的方式,展现出记者细致入微的观察。记者将跳水冠军吕伟最后夺冠的一刹那中一连串的跳水动作,用电影分镜头的艺术表现手法,逐一摄下、定格、放大,如“轻舒双臂,向上高举”“向前翻腾一周半”“插入碧波之中”等,把吕伟的5136这个高难度动作分解成一连串特写镜头、慢镜头,描摹出挑水运动员吕伟精彩刹那的具体形象,让读者产生了比看电视还要深刻的印象。
2.多种文学手法综合运用
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动作疾如流星”“像轻盈的、笔直的箭”等。侧面烘托。开头以“白云”“飞鸟”之动衬托吕伟沉静自若。结尾用外国记者“跳起来”、观众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印度观众的“惊讶不已”从侧面突出吕伟这一跳的美妙。描写细致生动。文章选取吕伟跳水的过程这一片段进行了生动细致地描写。起跳——腾空——入水,动词选用准确,描绘细致逼真。
【课时综述】
这篇新闻特写,善于捕捉瞬间,落笔集中突出一点,在一秒七的时间里,记者层次鲜明地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飞天”画卷。文势有起有伏,动静相宜侧面烘托,将体育健儿奋力拼搏为祖国争光的主题突显出来,不仅是一篇非常优秀的人物特写,更是一篇不可多得的美文,值得我们细细品鉴。
三、文段训练场
阅读《“飞天”凌空》,完成1-4题。
她站在十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这是达卡多拉游泳场的八千名观众一齐翘首而望、屏息敛声的一刹那。
轻舒双臂,向上举起,只见吕伟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的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又潇洒自如,1.7秒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慷慨,让她从容不迫地展示身体优美的线条,从前伸的手指,一直延续到绷直的足尖。
还没等观众从眼花缭乱中反应过来,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则悄然不惊。
“妙!妙极了!”站在我们旁边的一名外国记者跳了起来。这时,整个游泳场都沸腾了,如梦初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衷的赞赏。
吕伟精彩的表演,将游泳场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她,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的这个动作“5136”,让几位裁判亮出了9.5分的高分。
这位年方十六的中国姑娘,赢得了金牌。
当一个印度观众了解到这个姑娘是中国跳水集训队中最年轻的新秀时,惊讶不已。他说:“了不起,你们中国的人才太多了!”
1.这篇文章主要记叙了什么事情?
2.从修辞、用词的角度,分别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3.文中写外国记者的赞叹,观众震耳欲聋的掌声、欢呼声以及一个印度观众“了不起,你们中国的人才太多了!”有什么作用?
4.下列关于这篇文章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篇出神入化的人物特写,把吕伟的高难动作分解成一连串特写镜头、慢镜头,描摹出吕伟精彩刹那的具体形象。
B.这篇特写没有写整个紧张曲折的过程,但是中国健儿的拼搏精神却在这短短五百字内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C.本文极有层次地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飞天”画卷:从“轻轻一蹬”到“凌空翔舞”,由“疾如流星”到“插进碧波之中”,跳水姑娘轻盈似箭潇洒自如的身姿就让人尽收眼底。
D.文章有起有伏,动静穿插自如。飘浮的白云、飞鸟与吕伟的“沉静自若”形成鲜明的对比;一个“托”字犹如“定格”在空中,与“疾如流星”形成强烈反差;“哧”地插进碧波之中的身体,以动衬静,增强作品的可读性。
参考答案:
【文本研习】
1.新闻;一个片段或场景;文学。
2.侧面烘托;如梦初醒;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
3. 如仙女般优美绝伦;文章的文采。
文段训练场
1.中国跳水姑娘夺取桂冠的1.7秒。
2.修辞的角度: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吕伟的身体比作“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写出了吕伟跳水姿势的优美绝伦。用词的角度:一个“托”字犹如“定格”,静静停留在空中,写出了吕伟跳水时的从容不迫。
3.将整个特写推向高潮,也将体育健儿奋力拼搏为祖国争光的主题凸显出来。
4.D(“以动衬静”应为“以静衬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