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勤心力耳目”,这是我们的始早黄帝教导的话。他告诫人们要勤奋。是的,古往今来,大凡有所作为的人都非常勤奋。
西汉人匡衡家贫而勤奋好学,家中没油点灯,便凿壁引邻家灯光入室持书苦读,宣帝时射策甲科,元帝建昭三年为相。战国时的苏秦寻求在秦为官,因遭到商鞅忌才,无功而返。回家后勤读《六韬》、《阴符》等兵法之书。每当夜深昏昏欲睡时,苏秦为消除疲倦,就引锥自刺其股,振作精神继续坚持学习,后来终于学成。于是周游列国,佩上六国相印,成为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活动家。
这就是历史上“匡衡凿壁偷光读,苏秦刺股终成才”的典故。深刻地揭示了勤奋对于获得成功的重要性。而科学研究也指出,90%以上的人智商都介于90-115分之间,也就是说,人与人之间的智商本没有太大的差别。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与人的最大差别只在于勤奋与否。
俗话说,知识在于积累,天才源自勤奋,伟大出于平凡。古今中外,凡能成就伟业的人无不把勤奋贯穿于人生的始终。曾经读过一位成功人士讲述自己是如何走上富裕道路的故事,大意是:“50年前,我开始踏入社会谋生,在一家五金店找到了一份每年才挣75美元的工作。有一天,一位顾客买了一大批货物,装了满满一车,骡子拉起来也要有些吃力。我于是主动帮助那位顾客送货。路上,车轮一不小心陷进了一个不深不浅的泥潭里,我使尽吃奶的劲儿都推不动。一位商人驾着运货马车路过,用他的马拖起我的独轮车和货物,并且帮我将货物送到顾客家里。在向顾客交付货物时,我仔细清点货物的数目,一直到很晚才推着空车艰难地返回商店。第二天,那位商人就把我叫了去,告诉我说,他看到我工作十分勤奋,因此,他愿意为我提供一个年薪5000美元的职位。”试想,这位后来走上致富之路的成功人士,如果没有养成勤勤恳恳的工作作风,那位商人会提供这样好的机会给他吗?人们又常常说,不怕脑筋笨,只怕不勤奋,勤能补拙。即便有些人的天资欠缺了一些,但只要勤奋努力,就能弥补笨拙,同样可以创造出人生的佳绩。一位哲人说得好:“如果你有才能,勤奋可以锦上添花;如果你没有才能,勤奋可以弥补不足。”
古人云:“天地生人,有一人应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季羡林是这句话的实践者,他在《黎明前的北京》中写道:“多少年来,我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早晨四点在黎明以前起床工作。我不出去跑步或散步,而是一下床就干活。”正是勤奋,使他成为了一位著作等身的国学大师。我所以说,一个人让勤奋成为一种习惯,就为自己的人生铺垫了一条通往成功的红地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