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中年后,我有了几个稳定的“兴趣”(和挣钱无关的才能算“兴趣”)由此产生了一些心得,也用了部分在儿子身上,有效无效,可能要等他成年之后看。
“兴趣”第一个因素是喜欢。发自内心的。我朋友女儿特别喜欢厨房,她十三岁就能给家里人做早餐了。十五岁厨艺能招待朋友。很多男生就不喜欢,他们喜欢打打杀杀的。
为什么甲会喜欢这个,而乙却喜欢那个?这问题似乎科学家也没有答案,没答案就都先推到DNA上吧。
“兴趣”第二个因素是呵护,它要有生长的环境,最开始的柔弱花朵,如果环境太粗暴,必然夭折,
还是前面的女孩儿,她妈逼着她靠钢琴,经常哭着弹,因为花了钱啊,花过钱的父母都知道,钢琴水平越高越贵,总价可不便宜。直到小姑娘考过了十级。母女的战争才结束了。
女孩儿再也没碰过钢琴,一根指头都没动过,已经三年了。我一度发现,自己不知道“失败”怎么定义。得到你却输了整个世界?
我不信有人天生讨厌音乐,更不信钢琴能让人恨从胆边生,是什么因素让她看见钢琴就像苍蝇看见苍蝇拍一样?
“兴趣“第三个因素是时间,因为很多乐趣,很多妙处,是要经过时间冲刷才能显现出来,就像新疆和田玉。在地下埋了几百万年,再用几百万年移动到地表。
时间有时快,有时慢,结果就是筛掉很多人,因为性急,有了不合情理的期望,度不过日出前的漫漫长夜。
“兴趣”的最难一关是付出。我们都喜欢短平快,喜欢看得见结果的投入,看不见结果?不知道好不好?谁会长时间的付出呢?
我在打球的第十年,才开始请教练。因为我发现自己击球力量不足。但是力量大了,姿势不正确又会受伤,所以要有力量的前提是买一个年课。
想通了之后,我就买了个私教的年卡。教练叫“夏夏”。一个95后小丫头。黑黑的。
下面是我猜的:因为我还没进行到这里
有了力量,有了技巧,经过了时间的考验,开始能品尝到其中美妙滋味,兴趣就成了我们灵魂中最可依赖的东西,然后,我们就会变成一个有趣的人。
有趣是非常重要的事。相信我。它会让我们即使是身处逆境,也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