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上班的路上,听了黄志猛老师的辅导课,介绍了对错模式。他认为,人跟人之间发生冲突时,内心都有一个对错模式,那就是“我是对的,你是错的”,他教我们重新思考一下这个模式。
首先,如果用对错判断的话,也许自己有70%是对的,30%是错的;对方也可能有30%是对的,70%是错的。当这样思考时,我们可能会没有那么强烈的意图一定要把对方说服,冲突的外在行为可能降低一些。
其次,找到双方共同的目标。当两个人发生冲突时,两个人会感觉目标不一致,会为不一致的点争执。但其实两个人可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找到这个共同的目标,就会化解冲突。
最后,为着共同的目标一起努力。当目标清晰后,两个人就可以化敌为友,共同努力。当然这一步是前面两步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的。
反思我今天早上和孩子的冲突,因为我们都睡过头了,比平时晚了二十分钟。我十分着急的去做早餐,做好早餐之后孩子还没起床,我更着急了!他坐在床边不穿衣服的原因是太冷了,听到这个理由我十分生气,我气急败坏地把他拉到客厅,让他感受更冷的空气,并命令他立即穿好衣服。孩子边哭变穿,虽然穿好了衣服,但是亲子关系在这一刻破裂了。
在我的观念里,时间是第一位的,尤其是时间紧急的情况下,什么感受之类的统统靠边。我知道这个有问题,但是一到关键时刻,这个理念就会支配我。而孩子的时间观念不强,他永远活在当下,他当下的感受是第一位的,只在乎当下的感受,他当下的感受是冷,他只要让自己不冷就可以了。
是背后观念的不同,导致了行为的不一致,也跟过去经验有关。我陷入了对错模式,我认为自己是对的,孩子是错的。我需要调整这种模式,找到我们的共同目标。就穿衣服这件事来说,我和孩子之间还是有共同目标的,那就是在不感觉到冷或者不那么冷的情况下,把衣服穿好。如果当时我能冷静思考,把共同的目标说出来,或许孩子会感到被理解,被接纳,也会更主动,一个愉快的早晨就开始了。
可是,事已至此,或许,我还可以做一些事情,一起来和孩子讨论和反思一下这件事。目的是缓和一下关系,同时也为下次出现冲突前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