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闺蜜和她老公是在她上大学的时候认识的。
那个时候,她大一,而他已经踏入社会好几年了,她一米五五,而他一米八三,既是最萌年龄差,又是最萌身高差。在大多数人的眼里,他们并不般配,单纯的她什么都没有考虑,只是相信了她老公当时一脸认真和坚持的样子,只是一心想要嫁给爱情,就克服了长辈们的重重阻力,大四一毕业就从一个省嫁到另一省,成为标准的家庭主妇。
老公的家族很庞大,伯父伯母叔叔婶婶很多,单独聊天都会问到家里有没有兄弟,开始闺蜜以为只是简单的聊天,老老实实回答家里还有一个弟弟,对方就是一句意味深长的“哦……”直到老公弟弟订婚宴上,大家都在议论弟弟有福气,娶了一个独生女儿,母亲是工商局的领导,家里还有一套小区房,以后全是他的,她才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
在后面家里养胎待产以及后面带娃的漫长时间里,她逐渐感觉到了区分对待的冷漠,打电话向我哭诉:弟弟媳妇是明媒正娶进来的,自己是双方父母不同意的情况下,未婚先孕进门的,弟弟媳妇自己有工作,经济独立会打扮,自己天天只能伸手要钱,还只知道给娃买衣服,俨然一副黄脸婆,弟弟媳妇家里背景好,有势力,自己家里除了务农再无其他。虽然结婚的时候,老公信誓旦旦的说我只爱你这个人,但是后面大家一比起来,难免会脸上挂不住,在经济压力的无形摧残下,他估计也会在心里嘀咕,要是娶到一个能让他少奋斗十年的老婆就好了!
姑娘,你的婚姻里不应该只有爱情,尤其是在中国,门当户对的思想根深蒂固,你娶的是她爸的势力,她能给你的帮助,她嫁的是你家的财富,你能给的便利。你以为你嫁的是爱情,可是对方看的却是你能给他带来多大的力量,虽然给人的感觉就是搭伙过日子,现在相亲不就是这样吗,人还没有见着,条件都要列好,不符合就没有见的必要了,我从人性上看到一种悲凉,这种悲凉来源于文明,又止于文明,都市中人,把感情理性化,把婚姻数据化,现实的很。
所以菇凉,当你没把爱说出口之前,先看看自己有没有爱的能力,你以为你嫁的只是爱情,其实婚姻里还有菜米油盐酱醋茶,还有攀比,还有压力,所以在没有给你们的爱情定性之前:要不像相亲那样完全物质化,决定在一起之前谈好条件,要不就两个人决定好一起用真爱对抗压力,否则,不要付诸真心,不要轻易献身,不要为他承担手术的风险,请爱护好自己,终究会有一个人真正爱你,而不是你身后的影子,他只是来晚了一些,请你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