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网络)
一、反应性条件反射的几点说明
1、中性刺激和非条件刺激结合时的时间顺序
为了让中性刺激最后变成为条件剌激,最理想的结合方式是中性刺激在前,非条件剌激紧接着呈现。当然,两者同时出现也可以。这样做是为了让中性刺激具备信号预示的作用。不可让中性刺激在非条件刺激结束后再呈现
2、高级条件反射的形成
另一中性刺激与已经形成的条件反射相结合,又可以开成新的条件反射,即高级条件反射。如,对前面故事中的对作揖产生惊跳的驴,又可以这样做
如何用吹口哨的方式使驴惊跳?
作揖 惊跳
吹口哨+作揖 惊跳
吹口哨 惊跳
3、条件反射的消失(消退)
当条件刺激反复出现,而非条件剌激不出现的情况下,原来形成的条件反射就会逐渐消失。这称为条件反射的消失(或消退)这就提示我们,若想维持条件性反射形成的行为,就要偶尔给予结合。
4、条件反射的分化和泛化
分化:对单个或一组狭窄范围内的条件刺激引起的条件反射
泛化:由一些相似的条件刺激或一系列大范围内的条件刺激引起的相同的条件反
二、影响反应性条件反射形成的因素
1、非条件刺激和条件刺激的性质
越强的刺激,其形成的条件反射效果就越显著。
2、非条件刺激和条件刺激的时间关系
3、非条件刺激和条件刺激之间的一致性
指要结合出现,即在条件反射形成的过程中,每次出现其中以一个,都要出现另一个。但一旦形成条件反射,两者的结合就应是间歇性的。
4、共同作用的次数
一般情况下,非条件刺激和条件刺激结合的次数越多,形成的条件反射就越强。
5、过去对条件刺激的体验
过去在没有非条件剌激的情下,受过某种剌激,则这种剌激就不易形成条件反射,反之亦然。
【教师补充说明】
反应性条件反射是一种由前提剌激引起的条件或非条件反射它是以生物性为基础的身体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是由其结果决定的,虽然这种行为可能受到同辨别刺激的剌激控制,但它并不是由前提剌激引起的。操作性条件反射是个体在特定前提情境中发生的,发生的原因是由于个体在相同或相似情境中受到过强化。
塑造的定义
塑造是用来培养一个人目前尚未作出的目标行为的手段。它可以定义为使个体行为不断接近目标行为并最终作出这种目标行为的差别强化过程。
这种方法的关键是将行为目标细化,从个体最易出现的与目标行为距离最远的行为开始,一步一步通过差别强化的方式,使个体具备越来越接近目标行为的行为,并最终达到目标行为
如:塑造小白鼠压动杠杆的步骤
1.白鼠移向装有杠杆的那一面箱壁边
2白鼠面朝杠杆
3.白鼠接近杠杆
4白鼠用后腿站立
5白鼠的爪子伸向杠杆
6白鼠触碰杠杆
7白鼠压动杠杆
【教师补充说明】
虽然我们大致总结出了7个塑造步骤(连续接近),但这过程中还有很多别的步骤,如步骤4就可以细分成2~3个步骤。最重要的点是,每个步骤必须使个体的行为较之先前的行为朝目标行为迈进了一步
二、案例学习
1、让F女士重新走路
案例主角:有一位做过髖关节手术的75岁老太太,为了能够恢复独立行走,需要对其进行物理治疗,但老太太拒绝接受物理治疗,研究者对其实施了行为塑造。
目标行为:使用拐杖独立行走
具体步骤是这样的:
(1)让F女士来物理治疗室
(2)F女土在平行栏杆间站1秒钟
(3)F女士在平行栏杆间贴15秒钟
(4)F女士扶着平行栏杆走上几步
(5)F女土扶着平行栏杆走得更多
6)F女土能完全走过栏杆之间的路程
(7)F女士能够拄着拐杖独立行走
2、让S女士延长如厕时间
案例主角:S女士,32岁,患有多种硬化症。在医院里,她经常因为去盥洗室而中断疗程。因为有一次她在公共场合小便失禁,所以她经常担心这种事会再发生,经常在1小时之内上几次厕所。为了协助S女士治好病症,研究者对其实施了行为塑造
目标行为:两次上厕所之间相隔2个小时
具体步骤是这样的
(1)隔1小时去趟厕所,获得赞赏和表扬
(2)隔加75分钟去一趟厕所,获得赞赏和表场
(3)隔90分钟去趟厕所,获得赞赏和表扬
(4)隔105分钟去趟厕所,获得赞赏和表扬
5)隔120分钟去趟厕所,获得赞赏和表扬
三、应用
从以上例子中可以看到,塑造向以用
被训练的海豚
1产生一个新的行为幼儿的语言、实验室小白鼠压动杆的行为、海豚的戏法2、重新做出以前有的行为(F女土拒绝进行的走路练习
3、改变现在行为的某方面(S女士如厕的时间间隔
【教师补充说明】
塑造在各类人群中被用以形成各种目标行为,包括高水平的运动表现,头疼控制治疗练习,婴儿如厕训练,智暲障个体服从医嘱,儿童使用隐形眼镜等情形.
二 塑造的运用步骤
1.定义目标行为
2.判断塑造对于治疗对象是否是最合适的方法
这牵涉到了塑造的适用条件的问题。塑造是用来使治疗对象做出新的举动或是对象已有行为中的个新层面,或者是使治疗对象恢复作出以前做过但目前末做的动作。
3.确认初始行为
初始行为或是第一个趋近行为必须是个体已经在做的动作,至少是偶尔做过。初始行为还必须和目标行为有关联。
4.选择塑造步骤
塑造过程中,每个步骤必须比前个步骤更靠近目标行为。个体在进行下一个步骤前,一定要掌握前面训陈的每一步。
5.选定塑造计划中使用的强化刺激
及时强化是行为疗法的主要特点因此,必须为塑造计划的治疗对象选定一个可作为其强化剌激的结果。疗对象做出正确的举动,训练人员要马上提供强化刺剌激。
6.对各个连续的趋近行为实施差别强化
对塑造中的每一步都要进行差别强化,指在个体掌握了上一步行为,而开始训练下步行为时,要注意对下一步行为实施强化,而对上一步行为不再强化,以利于新行为目标的形成
7.按照合理的速度完成塑造的各步骤
在塑造过程中,每一步骤的趋近行为都是下一步骤的铺路石。一旦作用对象掌握了一部趋近行为,(至少有几次成功地做出该行为),即要马上进入下一步的训练
8.结束训练
(1)达到最终的行为目标后,仍继续实施下去,但强化方式改为间歇强化
(2)间歇强化应逐步增加间隔,当间隔无限大时,就结束训练。
区二、塑造的误用问题行为的塑造
主要指的在某些环境下,人们不小心对个体塑造出了没有益处的问题行为。例如:
小孩哭闹 家长陪小孩玩耍
A:
前提妈妈在工作
行为 汤米打断工作并要求妈妈和他—起玩
结果 妈妈陪汤米玩
结果:当妈妈在工作的时候,汤米更有可能要求妈妈陪他玩
B:前提 汤米打断工作并
行为 汤米大哭大闹
结果 妈妈陪汤米玩要求妈妈和他一起玩,
妈妈不同意
结果:妈妈若不停下来陪汤米玩,他将会发更大的脾气。
【教师补充说明】
塑造也有可能起到反作用,培养出问题行为。当让较轻的问题行为消失时,问题行为在消失爆发时更加严重。这时父母可能会强化更严重的行为。如果这一过程重复几次,由于对越来越坏的行为给予了差别阻化,问题行为可能会变得更糟(更强更频繁、持续时间更长
请指出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行为可能是通过塑造作用培养出来的?
1、炫耀。
2、自伤。如用手拍头,如孩子不高兴拍自己的脑袋时,家长关注,强化了孩子的行为。当孩子继续行为,家长不理睬,孩子会更用力的拍头,家长再次关心,这种关心再次强化了孩子更用力的拍头行为。
3、配偶向的争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