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办法》
——铆足劲,沉下心,助力乡村振兴
2022年11月2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办法》。
《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办法》其中提出要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全面提高本地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立足本地区农业农村优势特色资源规划发展乡村产业,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打造农业全产业链,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推动现代服务业同现代农业深度融合,把产业链延伸环节更多留在乡村,把产业发展的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鼓励和引导各类人才投身乡村振兴,选派优秀干部到乡村振兴一线岗位,大力培养本土人才,引导返乡回乡下乡就业创业人员参与乡村振兴,支持专业人才通过多种方式服务乡村,推动乡村振兴各领域人才规模不断壮大、素质稳步提升、结构持续优化。
组织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结合农民群众实际需要,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完善乡村水、电、路、气、通信、广播电视、物流等基础设施,提升农房建设质量,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加强村级综合服务设施建设,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村教育、医疗、养老、文化、社会保障等服务水平,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逐步使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统筹资源要素配置支持乡村振兴,优先保障乡村振兴财政投入,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完善农村新增建设用地保障机制,满足乡村产业、公共服务设施和农民住宅用地合理需求。
《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办法》中,关于农村最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四点。一是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二是打造农业全产业链。三是大力培养本土人才。四是完善农村新增建设用地保障机制。
下面我着重对如何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进行分析。我们来看一个农村土地的现状:一边是中央的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强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物质基础和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的政策。一边是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大量的山垅田和部分洋面田因无人种植而荒芜。
城镇化政策让农民有了进城务工的机会,农民工因为工作、教育等诸多因素户口迁移在城里安家落户。农民种粮不积极根本原因是粮食售卖价格过低。让我们做一个简单的加减法,以南平市延平区巨口乡谷园村一户农民为例:1000斤水稻收购价格约为1500元,扣除肥料等成本利润约为400元。按照每亩田的年产量1000斤为标准,如果这户农民一年种植2亩水稻,那么他的年收入就是1600元,还要排除干旱、台风等不可抗因素。
是农民懒惰吗?是农民怕吃苦吗?不是的,形势比人强,农民日晒雨淋,在泥田里辛苦工作120多天才能够得到1600元钱,而在通货膨胀严重的当下,这点钱又起到什么作用呢?农民种粮的付出和收获完全不成正比!还不如种烟或者出去打工来得实在,毕竟人要生存,子女也需要教育。
如何解决这一难题?1943年为适应战时统治经济改编为农业会。二战结束之后,日本政府在全国推行战后改革,因战后粮食短缺,物资不足等问题迫切需要解决,农协接替农业会,在统筹生产和物资分配上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日本农协短时间内迅速成立并覆盖日本全国,为日本战后解决粮食难问题和经济再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排除个人民族情绪外,我们可以师夷长技,学习日本农协的有用经验,结合中国农村实际发挥农村合作社的作用。
我们应该从“明天谁来种粮?”这个问题下手,铆足劲,沉下心,认认真真解决好“三农”问题,助力乡村振兴,端正中央一号文件应该有的模样。
南平市延平区巨口乡谷园村基层党群工作者高孝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