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辛丑年的春节,七天长假也到了尾声。想想每年的春节,形式和内容都是大同小异。
无非就是吃吃喝喝,逛逛悠悠的度过。每年农历新年,作为我来讲,总想过一个不一样的春节,但往往没有多少不一样。总想用集中的时间,完成自己的阅读与写作计划。但总是没有那么一种状态,或者说停滞不前也好。
但就阅读来讲,我没有停止阅读,而写作仿佛变成了一个陌生的领域。
春节期间阅读了傅雷翻译的《约翰克里斯多夫》的第一部。我有个自私的想法,就是觉得合乎自己的胃口,就是一本好书。这样的评判标准有点不对路,但读了第一部,感觉记忆还存在在脑海里,或许这就是对个人而言是一本好书的证明吧。
小说,从约翰克里斯多夫的幼年开始讲起,由他引出了他的家人、及所认识的人、工作等。青春,第一部就是在讲他的青春。
青春对每个过来的人来讲,都是短暂的,也是美好的,相对于约翰克里斯多夫来讲,青春有别样的味道。阅读最大的好处,就是了解别人的生活状态。正应了作家麦家的那句话,世界很大,但文学最大,文学让世界在我们脚下,让我们长大。大概说的是一个意思而已。
虽然小说是虚构的,但既然有很多人选择阅读,或许有种真实在里面,何况是这样一本伟大的作品呢?
生活在现实中的我,有时会常有阅读的欲望。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一种精神方面的诉求。精神这东西,说起来有点悬而未决,但精神却时时刻刻影响着自己。日常的生活,就是世俗的生活。世俗的生活,就像喝白水一样,每天都要喝,是生活的必须品。而阅读就像是喝各种茶,好茶必然倾其心田。
这是我对阅读一本好书的直观感受,因为生活太平淡了,我们需要用书调剂生活的无味。
在阅读《约翰克里斯多夫》中,让我感受到了自己,自己的童年、青年时期、以及自己内心的想法。就如同克里斯多夫一样,他有哀愁,有快乐,有懵懂,也有难过。很多人都再说,人最刻骨铭心的东西,来自小时候,它是一生的回忆,这话看来不假。
感同身受,或许是阅读,能持续阅读的一个切入点。很多时候,时间仿佛凝固在了那个点上。时间过得很慢,完全属于我与时间的相会。
阅读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对时间的专注。但阅读又是一件特别辛苦,劳累的事情。我常常有厌烦情绪在里面,但又有了阅读的习惯,人或许总是在矛盾中前行,做任何事情,总有厌烦的时候,何况是阅读这样一件苦行僧式的文化生活呢?
细细想想,倘若不去阅读,又好像缺了点什么,若是没有虚度光阴,倒也好。有时觉得一两个小时,看手机,玩手机,总有些焦虑伴随而生。
这个时候,我就会想到阅读的好处,阅读驱散了焦虑,让我沉浸在小说的故事里,情绪里,感情里。当然,伟大的作品一定是能激发人的内驱。
而这种内驱,在我看来,就是促使我继续阅读的开始。内驱,最为显性的就是继续去阅读。倘若有了兴趣,又何愁没有内驱做指引呢。
写作,这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它要看心情,要看情绪,也要看意志。
就写作本身而言,它就是一件特别私人的事情。因为写作不需要与任何人有任何交集,无论是虚构的还是非虚构的,只需要一个人完成。但可想而知,写作的过程的那辛劳,那孤独,那兴奋,那快乐,也只有写作的本人一并吞下这些好果或是坏果。
心情不好的时候,写作,可以叫做发泄情绪。这种时候,写作成为一件类似健身的事情,是思想的健身。思想上光想,越想越累,而只要写出来,就好像和人倾诉一样,瞬间轻松了很多。
而心情好的时候,写作就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情。它像自己快乐的生活,也像自己的孩子,是一种艺术品,是自己对自己的一种欣赏和美好。
写作本身就是一种情绪的发泄。在阅读别人的作品的时候,我们会感同身受,或者泪流满面,或者深表谴责或者对主人公的遭遇表示怜悯或者愤懑。
这都是情绪的流露,而当我们自己在写作的时候,同样也是一种情绪的流露。都说情绪稳定是生活快乐的基石,其实写作,有时候把情绪发了出去,反而在生活中,才会更加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
说到写作,是意志的一种体现。想想,那些每天写作的人,想必靠的不都是心情,也不是情绪所指引。
或许靠的是一种意志,每天写,天天写,绝对是一种意志力顽强的体现。把写作当成了生活的一部分,或许写作会给你生活中想需要的东西。
每一个人,都有一个阅读和写作的梦想,每一个都想表达自己的观点,宣泄自己的情绪,建立自己的核心使命。
或许阅读和写作的逐渐积累,会让一个人真正不那么嘈杂,不那么焦虑,不那么人云亦云。
最好的阅读,就是阅读经典。而最好的写作,就是从开始写作开始。2021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