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铭珊
在三四月读物中,如果说《源泉》代表个人生活方向,那梭罗的《瓦尔登湖》则是指引个人如何提升生命质量。
在刚听说《瓦尔登湖》时,我以为作者是厌倦世俗生活,选择消极避世,读了之后才知道他不过是为了找寻生活的最低成本而自力更生,也因此找到了属于他的生活方式。
他在书中运用了大量的隐喻,使得阅读和翻译都有一定难度,这也是使他遭受误解的原因。阅读本书时,必须透过他的用语去琢磨背后的深意。而不仅仅是浮于表面,只看到他具体做了哪些行为。
我们都知道,最深刻的道理往往是最简单的。
这类经典读物的价值在于,比起读起来酣畅淋漓、细察实则空洞无物的书籍,它们字里行间智慧的光芒会时不时在生活的不经处闪现,让你发觉它虽当下不起眼而不以为然,却时常在生活细节中引领着人们思考。
2018年底打算写个年度top5/10,这两本是一定上榜的。
在书中,他倡导人要专心致志做好一件事——这辈子也许只是一件事。锲而不舍、目不他视,不必心急几时成功。
“如果一个人没有跟上他的同伴,那也许是因为他听到的是另一个鼓手的鼓声。让他按他所听到的音乐拍子前进,不论那拍子是多么从容不迫,或多么遥远。他究竟应该以苹果树还是以栎树的速度成熟,这并不重要。”
畅销书在梭罗眼中,正如每天都在不停烤制和出产的姜汁面包,比纯麦或黑麦加玉米粉的面包烤制得更加起劲,并且有着更可靠的市场。
“伟大的作品至今尚未被人读懂,人们读这些诗作的情况,一如芸芸众人看星星,至多是占星术的看法,而不是天文学的看法。”(23333)
而最最重要的,我想大概是他鼓励每一个人都应该非常谨慎地找到并追随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
“多数人似乎从来没有考虑过房子是什么,他们实际上毫无必要地穷了一辈子,因为他们认为自己必须和邻居一样拥有这么个东西。”
“当我遇到一个移民背着放有他全部家当的大包裹步履蹒跚地前行时,——看上去就像是从他的脖子后头长出来一个巨大瘤子,——我很可怜他,不是因为这就是他的一切,而是因为他需要背着这一切。”
梭罗觉得,人们的大多数除日常维生的需求,不过是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建造起一座牢狱,把自己关进去,再把别人关进去,毫无知觉地忙忙碌碌一辈子,背负了许多原本可以不背负的东西。
这里我想起来《圆桌派》里有一集讲工作和生活的平衡,道长说了这样一段话:
社会主流或许出于谋利,或许为了其他目的,向人们灌输形塑该有的理想生活是什么样子,主导大众对生活选择的方向,不知不觉中给我们植入了对于理想生活的定义。
为了实现“理想生活”,千篇一律地追寻着公认的成功,麻木跟随着社交媒体灌输的理念,幸福就是……,成功就是……,在泥淖中挣扎得筋疲力竭。
随之而来的焦虑、不满、愤懑,几乎每日都萦绕在人们的身上。
“生活太拥挤,会失去敬意。”
我们是否有停下来想过挣脱羁绊与枷锁,安静地考虑自己的生活评判标准是不是可以改变,而非固定的?
可是,可能会有人要说,时代的生存法则就是如此,现实社会不允许我们如梭罗一般去寻找一片湖。
……
梭罗写《瓦尔登湖》,并不是为了叫大家都像他那样选择远离车马喧嚣的生活,实际上他自己也只在瓦尔登湖边生活了两年多的时间,当他觉得差不多了,他就离开那里了。
更不是鞭挞踩低人们努力改善生活质量的奋斗和决心。无论是选择隐世生活,还是积极入世奋斗打拼,只要是尊己所愿的生活方式,都没有违背他这本书的初衷。
我想,这本书对于现实的意义,不在抗拒世俗欲望、抛下个人责任。
也并不脱离现实、而是高于现实。
提醒人们主动保持警觉,鼓励多样生活,启发人们追求自己真正的生活方式。
那时候,即使我们重新一头扎进时代的漩涡中,也不致迷失自己的方向。
而盲目追逐的后果可能就是你争我夺,你有我不择手段也要有的难看吃相,小到邻里争执,大到战争纷乱。
“从圆心可以画出多少半径来,而生活的方式就有这样多。”
“为什么必须修铁路?每一个枕木下面都躺着一个生命,铁路能使我们准时赶到天堂吗?”
除此之外,在看这本书的同时,我总想起《苏菲的世界》里面一首来自英国诗人哈代所写的诗,书的内容现在几乎记不得了,唯独这首诗至今仍使我“耿耿于怀”:
这紫衫的一截
是我先人的旧识,
树干底的枝桠:
许是他的发妻,
原本鲜活的血肉之躯,
如今皆化为嫩绿的新枝。
这片草地必然是百年前
那渴求安眠女子的化身,
而许久前我无缘相识的那位佳丽,
或者已凝为这株蔷薇的魂魄。
所以他们并未长眠于地下,
而只是化作花树的血脉经络
充斥于天地万物之间,
再次领受阳光雨露
以及前世造化赋形的活力!
读到诗的那一天,我才真正恍然醒觉,无论是一座桥一方池塘一株花草,还是一个人,都乃万物一体,只是以不同的结构体系或暂留或永存于世间。生命是卑微的也是珍贵的,没有任何高低优劣之分。
渐渐的,当我带着这种意识去观察生存于周遭的人事物就是另一番角度和滋味了。
比如,晨光熹微,万籁静寂时,窗外偶尔的一两声鸟啼,或者狂风骤雨来临时,坐在屋内抽空留心倾听雨滴砸在屋外铁棚上的声音,不再是内心烦扰,只觉得它们胜过世间一切喧嚣和争吵。
所以,当我们正在为选择的生活打拼之时,不妨偶尔停下脚步看看周遭自然之景。从景色浓淡中,领悟那世俗或许无可比拟的悲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