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一开始,还是熟悉的片头,镜头从车水马龙、灯火通明的都市夜景,慢慢转到曲折的小巷子里,一盏暖黄色的灯,照亮了居酒屋门前的暖帘。还是熟悉的主题曲,爱尔兰民谣的悠扬曲调,配上白描一般的歌词,听着听着,人也慢慢静了下来。
穿着水洗蓝色和服、围着白色围裙、趿拉着木屐、脸上有刀疤的老板开始念我们熟悉的旁白:一天结束了,在人们都赶着回家的时候,我的一天才刚刚开始。营业时间是从深夜12点到第二天早上7点,被大家称为深夜食堂。
电影版的《深夜食堂2》更像是三个剧集串联在一起,故事的风格一如既往,仿佛就是我们正在经历的有点狗血、有点糟心的生活。
第一个故事的主人公是工作压力大的时候就穿丧服出来逛街,然后在深夜食堂点烤肉套餐的出版社女编辑;她在一次丧礼上认识了心仪的男人,沉浸在幸福中的时候,却突然得知他是在全国各地流窜作案的偷祭品的惯犯,更偷丧礼上脆弱的女人心。
第二个故事围绕着荞麦店的老板娘和她的儿子展开,丈夫去世17年,老板娘一直和婆婆共同打理着荞麦面馆,现因儿子要和大他15岁的女朋友结婚,母子之间产生矛盾。
第三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被诈骗了一大笔钱的老婆婆,她年轻的时候抛夫弃子与别人私奔,这些年过去,她并未得到机会与儿子相见,却因为一个打着她儿子旗号的诈骗电话千里迢迢来东京送钱。
这间小小的食堂成了避风港一样的存在,不管在生活中遇到什么,都可以在这里,跟老板、跟食客、甚至跟自己敞开心扉。喝一杯酒,吃一顿热乎乎的料理,似乎那些不如意就暂时离开了。起码此刻的自己,可以什么都不用管。
虎嗅网的《丧逼简史》开篇就说,丧是浓缩的当代生活。2017年春夏之交,丧逼症候群在中国一线城市爆发了。谁说不是呢?
大家活得都不容易,每个人都很焦虑,每个人都不快乐。单身狗不快乐,结了婚的也不快乐;租房子不快乐,买了房也不快乐;爱情不顺心,那就拼命工作,好像也没卵用;每个月工资到手还完信用卡,只能把可怜的余额存进余额宝收点可怜的利息。每天睁开眼睛想的是,新的一天开始了,是不是距离梦想更远了一些。与此同时,又有那么多优秀的人在提醒着你的平庸,有那么多有钱的朋友在提醒着你的贫穷。反正就是大写的丧。
和《我的前半生》一起火起来的还有亦舒语录,我在大学时候读过她的《喜宝》,里面有句话至今记忆犹新“我要很多很多的爱,如果没有爱,那么就很多很多的钱,如果两件都没有,有健康也是好的。”你看人的欲望大抵相同——爱情和金钱,如果都没有,那就用健康来安慰自己。事实上,我研究生毕业两年了,没有爱,也没有钱;甚至连健康都没有,去年大病一场尚未痊愈。原定好的出国计划,因病不断推迟,签证都快过期了。不丧么?
想想以前的自己,隔段时间就要在朋友圈发一发鸡汤,比如“人生哪有绝对的对错,重要的是不放弃自己,并且有一颗欣赏风景的心”,再比如“去尝试吧,就像从未失败过一样”用来激励自己。而现在的我,在朋友圈看到鸡汤,会默默转头在微博上写“那些嘴上说得好听的人,难道不是都在逃避现实么。”
喝了再多鸡汤,也过不好这一生,该犯错犯错,该难过难过,所以丧文化大行其道。可是丧归丧,我们每个人心中对于生活还是抱有一丝美好的期盼,我们还是渴望能够拥有一些小小的温暖,我想这就是我们需要《深夜食堂》的原因。
有时候,你以为柳暗花明,有可能是生活给你下个绊子,再抽个大嘴巴。有时候,你以为走投无路,有可能下一秒就是转机。电影还是给每段故事,都留下了光明的尾巴。
错付真心的女编辑,又在警察局得知爷爷去世的消息,真真是祸不单行;令人想不到的是,不久后,她穿着一身白衣,挽着爷爷丧礼上认识的新心上人归来。
第二个故事中的小男生和他的女朋友,还是决定一起勇敢面对妈妈的反对。
被骗了钱的老婆婆,在深夜食堂收获了诸多陌生人的援手,最后诈骗犯被抓到,她也完成了“见到儿子”的心愿。虽然只是远远看上一眼,连话都没有说。
影片的最后,又是一年新年时,那些经常光顾深夜食堂的食客们在这里相聚,他们已经把这里当成了家。原本陌生的人们,因为小小的深夜食堂,碰撞出了奇妙的缘分。
“因为老板你开了这家店,大家才会在这里相聚。”就像老奶奶说的一样,沉默寡言的老板,安安静静地守护着这个避风港。
我们的生活不像电影里演的那样简单,总能峰回路转;可是影片中那些小小的善意和温暖,让这样一个乌托邦的存在,又多了几分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