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些朋友开始问我,为什么开始在网上分享读书视频,发表想法了?理工科学生做实验整天整夜的忙,为什么还要大半夜折腾文案,做视频?而且,跟我的专业似乎不太相关。会不会影响到我的学业?
灵魂的拷问,我也是慎重思考,为什么我开始做自媒体呢?
我想说,首先,学科是相通的。作为理工科的学生,每日早八晚十的泡在实验室,每天都在想着如何将实验往前推进一步,脑海里如果只有科研一件事,反倒限制了思维的开阔。理工科是理性的代名词,而写作读书分享是比较感性的事。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感性和理性是不可分割的,是必然不能舍其一的。而且,人文的天马行空,对于科研的绝对理性,有时候不一定是个坏事,相反,可能还能催生更多的新奇的想法。比如,在分享《毛选》的过程中,我会精细去体悟一篇篇文章的背景,逻辑,发现政治文学的东西也是如此的引人入胜,逻辑清晰,对于理工科的思考也是有益无害的。
然后呢,生活不是只有一种模式,不只是一种身份。人们总是习惯了一件事情,课本上的名人名言提醒你将一件事做到极致就是成功,生活中的父母亲朋告诉你踏踏实实做好一份工作就好。但是,生命是用来体验的,而不是从出生到结束就是为了追求某个具体的目标。你要知道,总有一天,你是会不存在的。你一辈子的唯一期待,应该是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没有哪个规章制度限定,人生必须只有一种生活方式,甚至一个爱好。就好像一个人可以是木匠,也同时可以是花匠。谁规定了他只能有一种身份呢?
最后呢,一辈子太短,我总想让自己的一生对其他人有一点价值,哪怕只是一丁点。张雪峰说,小镇做题家的选择很小。作为小镇做题家的我,正在经历着他所说的这些过程。我想用我的前面近三十年的时间,给现在以及未来我认识或不认识的人,一些人生经验,包含读书,求学,人生体验等。而且,我深信,我是可以为他人提供一点价值的。
小时候一直希望当个作家,总觉得这世界上有太多的各式各样的人,千奇百怪的事,美轮美奂的景,值得去倾听,去描述,去体验。我想,将我读过或将读的书,走过的或将走的路,以及写过的或将写的文字,分享给无关紧要的人,或者是能够从我的文案中有所受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