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出差在外,陪家人时间难免就少了许多。回到家,一般都会先陪妻儿去看晚场的电影,享受快乐的时光。影片并不特别挑选,时间合适也就是了。但对成龙的电影,期望值是有的,昨晚观其最新的《英伦对决》后,有几句话想说。
由“武”转“情”,然铺垫不够
成龙以近60岁的年龄拼搏在动作电影的一线,这份努力自无须赘述,但毕竟岁月不饶人,因此影片对成龙的定位较之以前是有变化的,动作戏份明显减少,且少了很多创新性的武打设计。影片希望塑造成龙重“情”、“坚韧”的父亲形象,但这种“情”却无论怎么看都单薄一些。单纯靠“为人父母的同理心”来调动观众情绪,显然是不够的。
问题出在哪里呢?是铺垫不足。
鲁迅曾说:“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大话西游》中紫霞仙子死去的时候,我们之所以会悲伤流泪,是因为我们陪他们一起经历了爱情的点滴,有美好有无奈,眼前所闪过的是盘丝洞的邂逅、沙漠上的温情、集市上的听心……如果没有这些场景的铺垫,只是舍身替爱人一死,恐难以让我们如此感慨。
回到《英伦对决》。成龙的“情”有三条线:对女儿的爱是引发故事的主线,对已亡故妻女的爱是对主线的增强,对餐厅知己的情则是支线。如果影片能够花一些篇幅来刻画女儿生前与成龙的生活点滴,将观众带入父女深情的现实情境,则当女儿生命凋谢时,我们就能体会成龙作为父亲的悲伤,此时再通过亡妻女情节进一步推动,很容易激起我们的愤慨。
但影片中,其女儿开场几分钟即死于爆炸,仅仅起到了交代背景的作用,成龙作为父亲的悲痛,是通过抱着女儿尸体的表情,以及在房间里抚摸遗物等短短几个镜头来表现的,比较表面,有“匆忙完成”的感觉,观众很难产生代入感,单纯靠“为人父母的同理心”来调动观众情绪,显然是不够的。
成龙与知己情感的处理也是如此,影片想塑造的是一个“多年来共度艰难、不离不弃、深知我心,却又尚未捅破爱情窗户纸”的知己形象,但也因缺乏铺陈,使得该角色过于表面,没有引起观众共鸣,甚至有无皆可。
这或许有出于商业目的而妥协的原因吧。
故事拼接痕迹明显
虽然国内将其宣传为“成龙”电影,但我猜想在欧美可能宣传为“老牌007—皮尔斯.布鲁斯南电影”,从戏份时间和和情节复杂度来看,后者都超过了前者。当然,既然是商业影片,首先要考虑全球而不仅仅是中国的票房,这可以理解。但作为顶级大片,故事情节拼接的痕迹,还是过于明显了一些。
如果去掉成龙的戏份,中间衔接之处稍作修改,剩余的情节可以构成典型的007电影桥段,且基本可以形成完整的故事:国际争端、恐怖组织、美女间谍、国家核心部门领导人参与……
同样,成龙的戏份基本自成一条主线:女儿死于恐怖袭击,设法得知恐怖分子下落,历经辛苦与之战斗并将其击毙……布鲁斯南之于成龙,全部的价值就在于提供恐怖分子的下落,我想这一点应该是难不住脑洞极大的编剧们的,他们略微调整几个情节,成龙即可完全不需要布鲁斯南,再增加一些动作场景,一部典型的成龙电影就诞生了。
而布鲁斯南那个纽约的侄子则是更生硬的存在,只需修改一个细节,即可将其完全去掉而不会影响情节的发展,他的存在似乎仅仅是为了给成龙制造动作戏场景,或者制片方想要推新人也未可知(在电影《长城》中我们也领略过)。
对一部商业电影,似乎只要情节勉强过得去,视觉够炫酷,不必苛求太多。但事实上,观众们对所有电影的故事,都是有期待的。最典型正反例证是:
《变形金刚5》特效依然牛叉,但我看过之后和网友们的评价是一致的:烂片!因为故事过于牵强附会,小学生作文一般的逻辑,看的尴尬癌都犯了。
《战狼2》口碑爆棚,我的观影体验也非常棒,动作场面当然好看,但仅凭这一点不足以支撑如此难以置信的票房,真正的原因在于:“爱国情结+走心的故事”,打动了我们。
今天的电影市场越来越不缺少大制作,但却越来越缺少直击人心的故事与情感。
继续期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