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之道》芭芭拉.奥克利,10页。
自21世纪初以来,神经学家就已经对大脑中两种思维网络模式间的互相切换取得了研究上的长足进步,即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和更加放松的休息状态。这两种思考状态基于不同的神经网络模型,我们将其分别称为专注模式( focused mod)和发散模式( diffuse mode),它们对学习都非常重要。在我们的日常活动中,大脑会频繁地在两种模式之间不停切换。尽管在意识清醒的状态下,你也无法同时处于两种思维模式之中,不过,对有些你并不太关注的事情,发散模式确实可以悄悄地在后台处理。有时候,你突然一恍神,那就是发散模式现身了。
想要学得好,就得能在两个专注学习期之间空出时间,让神经模型得以巩固。这就像砌砖墙一样,你得给泥浆留出干燥的时间,正如左图所示。而右图就是试图一蹴而就的后果,妄想通过几次突击就学会所有知识,神经结构得不到时间加以巩固,只能砌出一堆歪歪扭扭的砖墙。
很多人有过这种经验,就是遇到难题时,百思不得其解。索性就放下了,去做了一些不相关的事,当你回过头来再次处理难题时,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学习之道》中作者提出的专注模式和发散模型,在神经学的高度,给这种情况做出了很好的解释。就是说,虽然你看似放下了眼前的难题,其实只是你大脑的专注模式切换成了发散模式,而发散模式是在大脑后台运行的,通常是感觉不到的。
灵感来自哪里?其实也就是专注研究一个问题后,发散思维在某一时刻给出了一个答案而已。这需要一定的时间,问题出现的时候,脑内神经连接的不够充分,解决问题的思路就打不开,给它一定的时间,脑内的神经经过交流、连接,就会展现出多种解决方案,给你一个灵光咋现的时刻。而这些,都是在发散模式下完成的。就像砌墙一样,刚开始是不牢固的,经过一段干燥之后,就可以承受更大的重量了。
所以,当遇到想不通的事情时不要硬想,正如一休哥所说的“休息一下,休息一下”,就会想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