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饭后,我正在洗碗,小宝在院子里玩耍。他说:妈妈,有灯。我:嗯,那你和灯玩吧。他继续执着地喊:妈妈,你看,有灯。我回头看看,他指着天上。我想可能是有人放的孔明灯,又想人都出不去,哪有卖孔明灯的呢。出去一看,他兴奋地指给我看:妈妈,灯,你看!你猜是什么?——原来是月亮。我抱起他,告诉他是月亮,他还是认为是灯。
第二天,月亮出来了,他还说它是灯。我一遍又一遍地说是月亮。
第三天,同样……
第四天,月亮出来了,他终于说:妈妈,你看,月亮。
纠正一个词语,用了四天,远比直接教他一个新词语用时长。
今天早起,我抱着他一出门,一群麻雀在我家院子里觅食,蹦蹦跳跳,很可爱。看到有人,扑棱棱飞到墙头上,门楼上,叽叽喳喳地叫着。他脱口而出:小鸟,鸟鸟。这两个词,“小鸟”是我教的,“鸟鸟”是婆婆教的。这时,老公出来了,他接过儿子说:来,我带你看小小卓儿(方言),让妈妈去做饭。我连忙制止老公:你可千万别这样教,学会了,得好长时间纠正不回来。
刚开始学说话时,都是一个字一个字地说,婆婆就重复着他的话教他,什么鸟鸟,鱼鱼,挖挖,馍馍,菜菜,汤汤……我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后来一个做幼儿园老师的朋友提醒我不能这样教孩子说话,我就开始慢慢给他纠正。现在差不多能说连贯的句子了。
说的最后的就是礼貌用语。你给了他任何东西,他都说“谢谢”,你要是对他说了“谢谢”,他必定回答:不客气。昨天他在桌子边玩积木,玩了一会儿,估计累了,回头看看,说:我咋没有凳子呀?我连忙说:我去给你搬一个。他笑笑说:先谢谢你!说的自然极了。有时不小心碰到人,听见别人说疼,赶紧说“对不起”,非常符合语境呢。
能陪伴这样一个小人儿成长,是很幸福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