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事总是拖拖拉拉,爱磨蹭,是让许多家长头疼的问题,一件事情要讲好几遍才会去做,或者叫了几遍仍然无动于衷,最后家长的耐心磨没了,暴跳如雷,孩子两眼泪汪汪,两败俱伤,这是家长们不愿看到,却每天都在上演的。
帮助孩子改变拖拉习惯的关键在于,父母要找准原因,才能对症下药。
了解孩子拖拉的原因,是不会做,还是因为有情绪,故意与父母对抗,又或者是好习惯没有养成。
1、如果是不会做,家长就要及时教会孩子生活技能,有时候孩子磨蹭是因为缺少操作技巧或者动作不熟练,导致花费的时间过长,
如:扣扣子,一般我们会教孩子从上往下扣,实验证明,从下往上扣更快,更不容易扣错。
教孩子分类摆放物品,在取用时更方便节时。
2、如果是情绪上的对抗,那么父母就该反思亲子关系,是不是没有尊重孩子,没有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等等。
如果是因为习惯没有养成,那么建议家长这么做:
(1)、让磨蹭付出代价,让孩子自己体验。
“快点起床,上学要迟到了” “快点吃饭,饭菜要凉了” “快点上床睡觉,太晚了” “快点走” “快点写”这是不是家长们经常说的台词?结果是什么呢?孩子有快起来吗?并没有。
往往是家长急得冒烟,孩子若无其事,我们应该要让孩子急,家长不急(至少家长要装作不急),如果孩子早上起床、吃饭、出门磨蹭,家长最多提醒一次,你这样可能会迟到哦,然后让他磨蹭,让他迟到。
迟到了会怎么样,当然会被老师批评,在同学面前没面子,没关系,就让他自己去承担后果,(家长决定了要训练孩子后,可以提前和老师沟通好,如果孩子迟到,请老师严厉批评),在学校挨一次批评,比家长唠叨100次的效果更好。
吃饭磨蹭没关系,提前告诉孩子咱们吃饭的时间是30分钟,时间到了,家长直接把饭菜收起来,把零食也一并收起来,不吃饭是没有零食吃的,孩子看到父母收桌子,肯定会说我还没吃完呢?这时候家长只需温和而坚定的告诉孩子,对不起,吃饭的时间已经结束了,你下餐再吃吧,我相信你可以挺得住的。
切记家长不要有任何情绪,不管孩子怎么哭闹,发脾气都不要理会,该干什么干什么,第二次,孩子可能还会试探一下,家长只需坚持原则就可以了,第三次自然就会乖乖的吃饭了,孩子可不傻。(提醒家长,在这么做之前,要提前告诉孩子,吃饭的时间限定,让孩子提前了解规则)。
(2)、小闹钟的作用
给孩子买一个小闹钟,可以让他自己选择他喜欢的款式,在做一件事情之前,先约定好时间,比如:玩玩具、看电视,先约定好时间,玩(看)30分钟就去洗澡,定好闹钟,闹钟一响,马上收好玩具或自己关上电视去洗澡,为防止孩子闹情绪,可以提前5分钟提醒一下,让他有一个心理准备,当闹钟响时,就不会那么抗拒了。
(3)、发挥鼓励表扬的功效
当孩子某次没有拖拉时,家长要及时表扬,你今天比昨天快了5分钟呢!有进步哦。并将孩子的进步,当着孩子的面告诉其他家人,增加孩子的信心。
(4)、让孩子体会不磨蹭的好处
如:孩子按时完成了任务,就可以提前出去玩,或者奖励5-10分钟动画片,这样孩子就会更有动力了。
孩子拖拉磨蹭时,很多家长就喜欢催促,其实催促并不能让孩子快起来,相反,孩子越催越慢,父母要正确分析孩子拖拉的原因,进行有针对性的、坚持一贯的教育,孩子就能很快改变拖拉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