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乱云润生第二百四十五回
乱云润生 第三十七章
绍宗于南开求知以恩来为榜
恩来在校园风范使绍宗进步
第二百四十五回
1915年寒冬,岁末的气息弥漫在南开中学堂校园。赤绍宗并未如往常那般踏上归乡的路途,因为学校正紧锣密鼓地筹备一场盛大的学生联欢会,以迎接1916年元旦的到来。
此时此刻,赤绍宗已全身心融入南开校园锐意进取,蓬勃向上,同学亲密无间的氛围中难分难舍。二年旁听生学业结束,学无止境,这哪够啊!于是他想以插班生再学习两年,通过考试领取南开高中毕业证书的申请,很快得到校方的批准。
赤绍宗这两年以周恩来同学为榜样,而本学期他又结识了颇具领袖风范的马骏同学,马骏年方20岁,与赤绍宗同岁,健壮魁梧,谈吐爽朗,别看8月才入学,很快就成校园中活跃人物,在赤绍宗的印象中:
做为插班生,他在学业上展现出非凡的天赋与刻苦精神。课堂上,全神贯注,思维紧跟老师的节奏,积极回答问题,独特的见解常常令师生们眼前一亮。尤其在文科学习上,优势格外突出,作文不仅辞藻优美,还饱含深刻的思想,常常被老师当作范文在班级宣读。他热爱阅读,无论是古代经典著作,还是西方的进步书籍,他都广泛涉猎,从书中汲取智慧,不断充实自己。赤绍宗课后常与他探讨读书感想。
在校园操场上,马骏是个积极的参与者。他身材高大,体魄强健,对体育运动有着浓厚的兴趣,是学校体育的骨干,尤其擅长篮球与田径。在篮球比赛中,他凭借出色球技和团队协作精神,带领班级球队多次取得胜利,为班级赢得荣誉,也因此成为同学们心目中的体育明星,带动着校园里的运动热潮。
他性格开朗、热情大方,乐于结交朋友,在同学中有着极高的人气。进学校仅一个月他就与周恩来结成志同道合密友。共同的理想和追求,常在课余时间交流、探讨国家大事。一起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在思想的碰撞中,友谊不断加深。
马骏同学组织能力相当强,进校仅三个月,他就成为敬业乐群会的骨干成员。在敬业乐群会中,他充分发挥自己的组织才能和演讲天赋。组织了多次演讲比赛和学术讲座,邀请校内外知名学者和进步人士前来演讲,为同学们带来新的思想和知识。
在演讲比赛中,他亲自参与策划和组织,从制定比赛规则到邀请评委,每一个环节都精心安排。自己也常登台演讲,他的演讲充满激情,富有感染力,能够深刻打动听众心灵,激发同学的爱国热情。
元旦学生联欢会筹备期间,校园里一片热闹景象。马骏、周恩来是主角,而赤绍宗、李福景、吴国帧、张瑞峰、常策欧等同学整日忙碌,他们既要策划节目流程,又要准备演出道具。周恩来思维敏捷,总能提出新颖的点子,让整个联欢会的策划别出心裁;吴国帧心灵手巧,亲手绘制了精美的舞台背景,为联欢会增添了浓厚的艺术氛围。李福景、张瑞峰则负责联络同学们,组织大家排练节目,虽然辛苦,但他的脸上始终洋溢着兴奋的笑容。
元旦当晚,校园礼堂灯火辉煌。联欢会在热烈的掌声中拉开帷幕,同学们各展才艺。常策欧、周恩来、马骏、吴国帧等表演了一出寓意深刻的话剧,他们用生动的表演,表达着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未来的憧憬。台下的同学们全神贯注,时而被精彩的剧情逗得哈哈大笑,时而又因剧中的家国情怀陷入沉思。
演出结束后,便是欢乐的会餐时刻。大家围坐在一起,分享着美食,欢声笑语回荡在礼堂的每一个角落。众同学们举杯相庆,共同迎接新一年的到来,那一刻,青春的朝气与温暖的情谊在空气中弥漫。
时光匆匆,转眼便到春节前夕。免年腊月二十,赤绍宗终于踏上归乡之路,回到渠阳赤阳庄的家中。
这一年,他在南开攻读中勤奋投稿收获丰盈,七块银元中,未来学费有了着落。赤绍宗拿出三块银元奉献家中,看到乙卯兔年,在二嫂尚子琴挑家操持下,润本、润生、润田三娃儿茁壮成长,赤家老幼安居平稳顺当度过很是高兴。赤绍宗返家后即与二哥绍武准备了丰盛的年夜饭,使家中充满浓浓丙辰龙年味。此外,他还给每位亲人发了二百文钱的红包,看到家人脸上洋溢的笑容,赤绍宗心中满是幸福与满足。
1916年元宵节过后,赤绍宗告别家人,再次返回南开中学堂。一路上,他回味着在家中的温馨时光,同时也对新学期充满了期待。回到校园,熟悉的场景和同学们热情的问候,让他迅速融入到学校的生活中。他深知,在这乱世之中,唯有在知识的海洋里不断前行,才能为国家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而南开中学,正是他梦想启航的地方 。
返回沽海,首先向表叔赤增清拜年后,在表叔家短暂休整后,寒假结束,赤绍宗提前两天便来到南开中学堂宿舍中,进屋一瞧周恩来也到了,他正聚精会神的读书,赤绍宗开门见山:恩来,你读的什么书哇!
赤绍宗拖着行李箱,放至自已铺位旁,然后走到周恩来的床边,他正专注地看着一本书。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书页上。赤绍宗好奇地凑近,看清了书名:《岳飞全传》 。
赤绍宗,眼中闪过惊喜:“恩来,我从小就喜欢这本书,岳飞精忠报国,看的真是让人热血沸腾啊!”
周恩来抬起头,眼中带着温和的笑意,将书轻轻合上,语气中透着感慨:“是啊,岳飞的忠义和担当,一直激励着我,身处如今这风雨飘摇的时代,我们更需有这般精神。”
赤绍宗拉过一把椅子坐下,坐在周恩来的床边,目光充满探秘期待。
此时此刻,周恩来合上书坐起来。赤绍宗突然眨眨眼睛,调皮地发问:“恩来,在咱校,你威信极高,一直听人说你经历不凡,能不能讲讲你的身世?我实在太好奇了。”
周恩来微微点头,摆摆手:‘’也没什么,都是普通人家,平淡无奇,你若是想听,我就讲给你,说好了,礼尚往来,你也把身世讲给我听,互相交流,总结过往,着眼未来!赤绍宗高兴的点着头表示同意。
周恩来略微沉思片刻,而后神色平静地娓娓道来:“我祖籍浙江绍兴,出生在江苏淮安。祖父曾是个小官,家境还算不错,可在我小时候,祖父因病去世,家族就渐渐没落了。父亲为人忠厚老实,常年在外省打零工,勉强维持着家用。”
赤绍宗专注倾听偶尔点头:“原来是这样,那你小时候,谁照顾你呢?”
恩来目光柔和,带着怀念口吻:“我不满半岁时,过继给病重的十一叔。真正抚养我长大的,是嗣母陈氏。她出身名门,知书达理,小时候教我背诵唐诗宋词,对我的影响很深。”
赤绍宗感慨插话:“有这样的母亲教导,难怪你如此出众。那后来呢?”
周恩来回忆起往昔,语速稍缓:“5岁时,我按照《周氏家训》进了私塾,就是周家塾馆。在那儿,我从《三字经》《百家姓》开始学起,但我不满足于此,还常听先生给学长们讲‘四书五经’,对古典文学产生了浓厚兴趣 。后来因为一些变故,去了万家塾馆寄读,不过那儿的先生无心教学,我便在外祖父书房自学。”
赤绍宗此刻惊讶的问:“你小小年纪,就如此自律好学,真不简单!”
周恩来谦逊地笑了笑:“也是机缘巧合,后来母亲和嗣母为我请了好先生,在陈家花园塾馆,我的学问有了很大进步 。但好景不长,母亲和嗣母先后因病离世,我带着弟弟们回到淮安周家。”
赤绍宗听后,眼中满是同情插话:“那段日子,一定很艰难吧。”
周恩来神色坚定的说:“是很艰难,但我从未放弃学习。后来去了龚家塾馆,表舅龚荫荪是追随孙中山的革命派,在那儿我读了很多进步书籍,革命的种子也在那时种下。”
赤绍宗投以钦佩眼光恍然大悟:“原来如此,难怪你心怀救国之志!”
赤绍宗意犹未尽继续发问:“你的经历太传奇了,从私塾到现在,一路坚持不懈学习,才有了如今的你!”
周恩来望向窗外,目光坚定的说:“一路走来,历经坎坷,却也让我更加坚定了救国救民的决心。如今身处南开,张校长高举教育救国旗帜,更是要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赤绍宗敬佩地看着周恩来:“你总是这么有志向!对了,我刚进来时,看你除读书外,好像还在忙些什么,是在做什么重要的事吗?”
周恩来站起身,走到屋中长桌前,他拿起桌上的纸张:“我正在起草两个剧本,想通过戏剧的形式,传播新思想,唤起更多人的觉醒。”
赤绍宗接过剧本,匆匆浏览,眼中满是赞赏:“恩来,你这想法太棒了!这些剧本彰显家国情怀,一旦对外发表,肯定能引起轰动!”
周恩来眼中闪烁着光芒:“我也希望如此,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们每个人都要尽自己的一份力,为这黑暗的时代,点亮一盏明灯 。”
赤绍宗若有所思地点头:“说得好!我也不能落后,报刊我有熟人,以后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开口!”
周恩来接茬说:我发表的这些作品,有些报刊审查严格,是不敢刊登的,也容易引起麻烦,好在我自创内部刊物《敬业》,笔名为飞飞、翔宇,你能读到我好多作品,如《巾帼英雄》等,多多指教啊!
赤绍宗谦虚的道:不敢当,不敢当!随后,赤绍宗也简单介绍了自已生平,着重讲述在吴愽瀚导师念的那六年私塾,以及闯荡沽海,秉承文化救国思想以画笔文字采风投稿从事,但在乱世腐朽时局中深感前途渺茫,正巧遇张伯苓校长贵人神助,才有了继续以现代先进知识深造机缘,是啊!私塾早应摒弃!
心有灵犀,志同道合两人相视而笑,宿舍里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在这动荡的年代,他们正以自己的方式,追寻着救国的道路 。1916年这一年,赤绍宗以周恩来为榜样,以颇具风范的马骏同学为楷模,与结识的各位要好同学互相提携,学业突飞猛进。
在这时代浪潮下风云变幻的1916年,赤绍宗见缝插针,利用周日及暑寒假期仍进行了大量写生采风,向报刊投稿勤工俭学;
1916年,世界局势动荡不安,国内也处在剧烈变革之中。赤绍宗敏锐捕捉时代脉搏,将这些大事精心整理制作成画册,投稿给《大公报》《北洋官报》《竹园白话报》等,让更多民众了解这风云变幻的一年。
年初国内便掀起波澜。1月16日,蔡锷率护国军出击四川,护国运动正式打响,旨在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捍卫共和。这一事件点燃了全国人民反袁的怒火,各地纷纷响应。
2月9日,中国足球队首次出国比赛,迈出了中国足球走向世界的重要一步,虽在成绩有限,但极大鼓舞了国人的体育热情。
国际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火持续蔓延。2月21日,凡尔登战役爆发,这场战役堪称战争绞肉机,德法双方投入巨大兵力,伤亡惨重,战争的残酷让全世界为之震惊。
3月,袁世凯的倒行逆施引发国内各界强烈反对,冯国璋等5人联合发电,迫其退位,取消帝制。3月22日,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恢复共和制,这场闹剧终以失败收场。
4月,国内局势依然紧张,龙济光在内外压力下,被迫宣告广东独立。而在遥远的爱尔兰,4月24日爆发了复活节起义,虽最终失败,但它激发爱尔兰人民争取独立的斗志。
5月,国内反袁斗争进入高潮,孙中山发表《第二次讨袁宣言》,进一步凝聚反袁力量。与此同时,国际上日德兰战役爆发,英德两国海军展开激烈交锋,这场海战对一战的局势产生了深远影响。
6月6日,袁世凯在忧惧中病故,黎元洪继任大总统,国内政局迎来新变化。孙中山发表恢复《临时约法》宣言,要求“恢复约法”“尊重国会” ,为维护共和制度而努力。
7月1日,索姆河战役开始,这同样是一战中残酷大规模战役,无数生命消逝在战场上。
8月,国内政治舞台上,参众两院议员在北京举行国会,段祺瑞出任总理。
10月31日,黄兴因操劳过度,旧病复发,溘然长逝,这位革命先驱的离去让无数人为之悲痛。
12月26日,黎元洪任命蔡元培为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随后推行一系列改革,为北大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也为中国教育界注入新的理念。
赤绍宗的画册将这些大事一一呈现,让人们在文字之外,以更直观的方式感受1916年的动荡与变革。这一年,战争与革命交织,旧秩序被打破,新的希望在废墟中孕育,深刻影响着中国乃至世界的未来走向。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