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睡觉前拿起樊登写的《读懂一本书》随便翻翻,书中有个章节提到了“沉浸式学习”,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这个概念,非常有感触。
什么是沉浸式学习呢?我们不妨先把观光式旅游和沉浸式旅游作个对比。
何谓观光旅游呢?比如你要去云南旅游,于是报了一个旅行团,第一天大理,第二天丽江古镇,第三天玉龙雪山,第四天,回家。这时你就发现,整个旅程结束,你还不太了解云南的民族风情,人文风貌,只是到几个知名景点打了个卡,拍了几张照,留下了到此一游的足迹。
而沉浸式旅游,就是你留出足够的时间,在大理的某家民宿或者客栈里住上一两个月,每天去小街小巷逛逛,听当地人聊聊他们的故事,品尝云南的特色小吃,甚至骑着马走走茶马古道,体验一下古代商人的艰辛......如此一来,你对云南的民俗风情、文化和历史有了感性的认识,这是书本不能给予你的感受,此时,你对那句名言——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才有了切深的体会。
我们从小接受的应试教育可谓是观光式学习的典范,它最大的特点就是打卡,背诵各种知识点,然后就是大量地刷题,严格按照标准答案解题,这样做的后果就是,束缚了孩子们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培养了无数高分低能的“考试机器人”。
相信很多人都有个同感,以前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在进入社会后只要两三年内不用,多半会忘得干干净净,特别是文科中艰深的理论知识忘得更快。
沉浸式学习在国外,特别是在美国的教育机制中显得尤为明显。美国孩子学习不是光靠死记硬背,做各种刁钻深奥的习题,而是通过游戏、实验,自己动手动脑来主动接受各种知识的,并能将知识灵活运用于实践当中。
美国老师布置作文偏重于研究报告的成果展示,孩子们组成项目研究小组,各自回家查资料,通过网络、书籍、实验等途径找到答案,然后写成文章,其内容涉猎范围之广之深、篇幅之长令人惊叹。有些美国小学五年级的作文相当于国内大学生的论文水平。所以,美国人的创新思维能力历来在世界各国中名列前茅。
不管是在校学生,还是奋斗中的成年人,在终身学习的道路上,务必采用沉浸式学习方式,这样才能事半功倍。